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天学展出70余年文物建筑研究及遗产保护成果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朱宝琳  日期:2013-4-27

    4月25日,天津大学在科学图书馆隆重举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暨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这是天津大学在建校118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会议,并出台《天津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出席会议,分别对天津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望。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发表重要讲话,副校长元英进阐述了天津大学“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并对“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作了简介。李卫红、曹小红、刘建平、李家俊共同为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为了更好地提升天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2012年,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了“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工作。李家俊在讲话中表示,期望借助该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凝练发展方向,通过文、理、工交叉,走出一条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让本次会议成为天津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起点。

    李家俊在讲话中概述了天津大学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方向上走过的历程。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创建之初,就是一所文理工齐全的综合性大学,1895年建校时共设立了工程、矿冶、机器、律例四个科系。上世纪80年代,老校长吴咏诗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发展思路。进入21世纪,天津大学先后成立了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和人文社科处;改组了原管理学院,成立了管理与经济学部;还分拆了原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文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重新组建了教育学院。这些学科布局调整为天津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家俊回顾了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以来,天津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情况。天津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科研经费从2006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0余万元。2011年,天大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了社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12年,天大再次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社科重大项目的持续立项,且2012年获批的3个项目都和工科相结合,成为天大的显著的特点。此外,在2012年度全国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天大有2项成果获奖,其中1项成果获得交叉学科领域唯一的一等奖。

    元英进首先就“天津大学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行解读。

    “繁荣意见”突出了天津大学以“文工结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色思路,明确了“一二三四”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提出了通过“明确方向、拓展内涵、交叉合作、特色突破”,构建具有天大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国际学术发展前沿”为方向推动“人才队伍工程、基地建设工程、精品成果工程”的建设,并辅以经费保障、评价机制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学术氛围营造的“四位一体”保障体系。“意见”体现了天津大学将自身学科优势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特点,为天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元英进就“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作以介绍。此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天津大学牵头,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故宫博物院等多个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协同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校组建的。

    中心以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为主题,以文化理念、有形遗产、无形遗产为纽带,打破原有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藩篱,还原文化本身。协同创新中心工作聚焦在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两大领域,并从中提炼4大关键问题和6个具体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具体保护对象、保护的手段、文化的传承途径及保护政策和技术方面。该中心将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基础数据平台,认知研究平台,保护检测平台,传承创新平台。中心在学科体系方面建立纵向和联合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坚持多渠道来源和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心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养以及国际合作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化遗产研究队伍。中心最终将探索出一套贯穿前沿、记录、认知、保护、传承的系统研究模式,以及统筹高校、政府、行业、科研、国际合作的合作机制。天津大学将与协同单位紧密配合,开展深度协同,通过聚焦国家重大文化需求,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变革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汇聚高端智力资源,努力将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扎实有力地推进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曹小红代表市政府对天津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的召开,对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天津大学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统创新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会上,曹小红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加快转变学科发展模式,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推进协同创新,四是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五是要“走出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李卫红代表教育部对天津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她强调,实现中国梦,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李卫红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凝聚优势,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家需求,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汇集多方力量,努力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平台。四是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立。

    揭牌仪式结束后,李卫红、曹小红在刘建平、元英进等的陪同下来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二楼大厅,参观在这里展出的天津大学文物建筑测绘研究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会结束后,学校还分别组织召开了天津大学繁荣社科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专家论证会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

推荐阅读:

中国不应成为世界建筑的试验场

桂林对正阳东西巷保护性修缮整治

四川雅安两大著名汉阙严重受损

周庄国际旅游节主打“活”着的中国古镇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