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珠海赵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完成修缮
来源:星暹日报  作者:周煦钊 林海澄  日期:2013-4-25

蚝壳墙

蚝壳墙

接霞庄村口

接霞庄村口

    朝皇室的几千人后裔,从这里走出海外的人,至今已有七代。2013年1月底,为祭祀宋朝魏王第十一代传人赵梅南而建的菉猗堂完成修缮,正式对外开放。一时间,海内外赵氏后人齐聚,香火鼎盛。

    2013年1月30日,在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有着559年历史的赵宋皇裔宗祠菉猗堂完成修缮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南门村的海内外赵氏乡亲回乡参观。

    菉猗堂始建于1454年(明朝景泰五年)。斗门近海,建材取自海产,因而祠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65厘米厚的蚝壳墙。此外,祠堂的台基和柱础均采用红砂石,有着鲜明的明朝建筑特色。

    据南门村的赵承华老人介绍,菉猗堂是宋朝魏王赵匡美的第十四传赵隆为祀其曾祖父赵梅南而建,堂名“菉猗”用的是梅南的别号。赵匡美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四弟。

    “‘菉猗’源自《诗经》。”72岁的赵承华说。《诗经。淇澳》有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翠竹之美寓君子。

    2008年11月8日,菉猗堂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个祠堂,2011年底,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各级政府投入资金,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对祠堂的修缮。

    珠海市斗门镇镇委委员何海威介绍,修缮工程总共投资了606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补和恢复残损或缺失的梁架及装饰构件,并对门楣灰塑清污后修补残损部分,力图重现古祠堂原始风貌。

    该祠堂在1996年时曾经修葺过一次,主要是重新铺设瓦片和修复部分梁柱。据负责此修缮施工的某古建筑公司方面介绍,由于出现虫蛀和破损,修复过程中更换了部分混凝土柱子,重新换上铁梨木,与菉猗堂其它地方所用的木材相同。

    何海威还表示,菉猗堂未来还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开放当日,众多从海内外赶至的乡亲纷纷入祠烧香拜祭,宾客们将祠堂门口摆开的近百围桌椅占得满满当当。来自美国的乡亲赵国桢就带着家里人专程回来。

    “开心,好开心。”家在旧金山硅谷区的赵国桢说,他离开家乡50多年,这次专程从美国回来,看到家乡的日益繁荣兴旺,感到十分欣慰。

    据《赵氏族谱》记载,斗门的大赤坎、南门等村的赵氏都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八代子孙怿夫的后裔(魏王派)。历经600余年,南门赵氏子孙繁衍到今已蔚为大族,并扩展到10条自然村共4000多人。

    赵承华介绍,赵氏魏王派的后人取名排字有14个字,“徳承克叔之公卒夫时若嗣古光登”,可以循环使用。“光、登”字辈已有人出国,现国外有“德承克叔之”五代人。

    赵氏捐建当地最早侨校

    在采访当中,从美国回来的赵国桢先生曾特意向记者强调,他是1953年于和风中学毕业的。

    不说不知道,南门赵氏与和风中学的渊源和感情都是深厚的。关于二者,广为斗门当地人所称道的,是南门赵氏先后有十人在当地教育水平最好的和风中学担任校长一职;还有就是,作为当地最早的侨校之一,和风中学于1950年重建校舍时,带头捐资的就是海外的赵氏族人。

    和风中学建校至今,已经有250年的历史,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很高。该校校长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自豪地表示,“从创建到1965年斗门建县,和风中学一直都是斗门地区的最高学府。”

    和风中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黄粱都乡学,后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扩建为和风书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响应当时“费科举、兴学堂”的新政,和风书院改名和风学堂。1957年至2004年期间,和风中学也曾一度更名为斗门中学。而据该校校史记载,1931年期间,曾国藩的侄孙曾子唯也在和风学堂执教过,是师生们最为崇敬的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来自海外华侨的支持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1940年到1945年期间,由于日本人的侵占,和风中学一度中断办学。到了1946年复办的时候,由于缺乏资金,学校校舍残旧、设备落后。1950年,旅美华侨赵顺之、陈景山两位老人,积极发动美国旧金山的斗门侨胞,捐资兴建了两层砖瓦结构的教学楼,定名为“侨泽士林”楼。图纸就是由赵顺之亲自设计的,并且题写“侨泽士林”的石匾。这也是侨胞赠送给斗门家乡的第一份集体礼物。

    赵顺之、陈景山所号召捐建的“侨泽士林”楼后来因风雨侵蚀,变成危房。今天人们在和风中学看到的“侨泽士林”,是20世纪80年代末侨胞们再次捐资兴建的行政办公楼。当时的捐款人之一,就有此次接受记者采访的赵国桢先生,他和夫人联名捐资2000美元。

    据《侨泽士林楼重建碑记》载:旅美乡亲赵观晃、赵思活、赵思忠发起,侨团喜善堂与赵国祯、赵云华、邝锦洪、赵世雄等及六二届校友捐资,于1988年新建成“侨泽士林”大楼,赵观晃先生见楼前梯级残缺,上落困难,遂捐款于1990年6月建成新梯级,倍显大楼奂轮美观。建校以来,本校培养之俊彦英才,遍布海内外,参加各行各业,有建树有成就者日众,对国家对社会贡献颇大。

推荐阅读:

南昌多处百年老宅亟待保护

上海浦江:嵩溪古村走出深闺

安徽黄山:保护世界地质公园不遗余力

意大利公众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