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跟随某诗词书画社社员到金华几个历史文化古村采风。春意盎然的田野、秀美的自然风光、典雅别致的古建筑、淳朴的乡间民风,让人流连忘返。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村的文化古村保护意识淡薄:蓄积泉水而成的池塘,清理后原本清澈见底,却漂浮着塑料袋、瓶子、菜叶等杂物;村道的垃圾池外面,堆着一长溜垃圾,虫蝇盘旋其间;供游人歇息的桌椅上晒着腌菜;现代建筑与古建筑交错混杂,显得不伦不类……
这几年,不少历史文化古村通过整合古文化资源推出古村游,但一些古村的旅游业始终不温不火,甚至走下坡路。究其原因,与文化古村的保护意识淡薄、文化观念滞后、缺少统一规划不无关系。
笔者认为,做大古村旅游要注重“三化”。一是村庄要美化。搞好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古村旅游与村民利益结合起来,使村民成为股东,以增强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庄整洁有序。二是建筑风格统一化。文化古村对村民所建房屋,要求在外形上与古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以免破坏古村的整体格局和风貌。三是深入发掘古文化。比如,搜集整理民俗文化、文物知识、历史传说、趣闻轶事等,给空旷的古建筑增添丰富的内涵;围绕“古”字开发游客参与度高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从古村游中享受到新趣味。
推荐阅读:
江苏千年古街落入宜居扬州梦
河北:斯楼虽逝魂犹在 八楼匝地拱阳和
兰州五泉白塔拟打造全省一流景区
百年上里古镇震后受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