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云墟的狗
水塘边的石阶路还是清同治年间的
地标
1邝氏祠堂:守护邝氏的根
冲云墟是台山邝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沿着冲云墟建设街,步行十分钟小路,就到了忠心村。忠心村,被认为台山邝氏的发源村落。忠心村73岁老人邝羡汉告诉记者,在好多年前,冲云墟祖先公表和弟弟一起路过这附近,弟弟公照首先留在了水口定居。而哥哥公表则走到了三八冲云墟附近,发现这里风水更好,于是也留在这里开枝散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邝羡汉说,这就是当年公表祖先选择留下来的原因,在忠心村村口,有着两棵大榕树守护着。村口有着一座社坛还有一座忠心祠。社坛是后来才有的,而忠心祠则是以前接菩萨供奉的地方,因现在冲云一带已不流行该习俗,忠心祠也因此荒废。
离忠心祠大约五十来米,在村前的大水塘前,就是邝氏祠堂:公表邝公祠。据邝羡汉介绍,祠堂大概建于公元152年,即明嘉靖年间,为邝氏共同所用,是邝氏寻亲之地。他作为看门人,定期打理祠堂,如遇到有人寻根,也会乐意去帮忙开门介绍。“每逢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或者其他的大节日,祠堂都会开放。”邝羡汉称,这时候总有很多邝氏的后代过来祭拜。
4月16日上午,记者采访途中得知,加拿大华侨邝氏后代波叔,就在村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亲戚。波叔说,他爷爷年轻时就移民加拿大,自小在加拿大长大,这是他第一次回乡,没想到一小时不到就找到了自己族人。
据介绍,每年清明前后,是邝氏后代前来寻亲最多的时期,既有来自海外的华侨,也有南海、恩平、中山的外地人,而台山斗山、四九、广海、台城也有不少本地人在这里找到祖宗。
2当风庙:有徽派建筑的特点
要数冲云墟的现在的地标建筑,非当风庙莫属。当风庙,又名陈圣殿,坐落于冲云墟建设街21号,也叫陈圣殿。区别于其他建筑,当风庙有着徽派建筑的特点。整座建筑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用小青砖砌成,墙体最高部高于两面山墙屋面的墙垣,旁边次之,呈马头墙之状。而正门墙顶还有青瓦檐装饰,屋檐下还有人物、虫鱼、花鸟、几何等图案,极富装饰效果。齐门楣的两侧,还有两只有吉祥寓意的狮子雕塑立于左右,守护当风庙大门。
据当风庙看门人邝沃棠介绍,当风庙大概建于乾隆二十年间。当时大概只有二十多平方米,十年后,扩建到如今的100平方米左右,形成了现在的三进式结构。一进屋为亭台楼阁式构造,由四根雕花木柱支撑,横梁两端,有彩色浮雕。二进屋左侧有一块长约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的刻碑,上记载着当风庙的简单资料。沿着台阶往上一级,就是三进屋,也是供奉菩萨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邝沃棠都会来负责给菩萨点灯换盏。
3翻身桥:冲云墟繁华时代的见证
翻身桥位于冲云墟墟头,长大概三十来米,属于简单的混凝土钢筋结构。翻身桥,现在是连接冲云墟建设街以及围堤的交通要道,除了有老人带小孩去散步外,也有不少车辆经过此地。而这小小的翻身桥,也见证了冲云墟曾经的繁华。如今,翻身桥依在,而位于底下的冲云河,已不复当年景致。
据住在附近的65岁邝伯介绍,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冲云河十分热闹。那时候,可以从这里坐船去开平还有华安大队,每天都有来来回回的船经过,十分热闹。邝伯还记得,当时冲云河两边,还有很多渔船停泊着。“有的人在上面住着,也有人在船上撒网打鱼。”邝伯说他小时候最喜欢和其他小孩在船上玩,夏天的时候,还会下河摸鱼游泳,日子过得非常有趣。“现在没有渔船,也没有大树了,但还是经常带孙子在这一带散步。”
推荐阅读:
济南百年浮雕仍精致 金家大院却“危”了
《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征求社会意见
尽快恢复重建如皋“中山钟楼”
南京曹雪芹曾祖母古宅门套被村民卖掉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