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
据了解,位于古都西安的兴教寺,这座建于唐朝的古刹,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因为埋葬着玄奘灵骨,它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是汉族地区重点寺院。
千年古刹兴教寺之所以要被拆迁,只因为除了玄奘塔之外的建筑不在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名单之中。正因如此,这些历代围绕玄奘塔逐步形成的院堂如今却成为不和谐、妨碍申遗成功的建筑。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申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头衔,一个好听的名声,就可以毁掉如此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物?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中对遗址的定义: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而据报道,整个兴教寺在完成了拆迁工程后,将只剩下兴教寺塔,兴教寺三分之二的建筑将要被拆除,寺院的兴慈楼、三藏院回廊、西院僧人生活区、中院斋堂灶房,以及东院居住的禅房等一一要拆。我们稍微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景点,都是一个综合体系,埋有玄奘灵骨的千年古刹在“肢体”分离后还谈什么“文物”,还评什么“遗产”?
为了申遗就拆迁兴教寺,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那么留下一个没有宗教文化内容的空壳,就算申遗成功了又有何用?
如果说为了顺利申遗而拆迁古刹还只是令人感到遗憾的话,那么打着申遗幌子拆除古刹而行建筑开发之名则令人生怒。据了解,在这次古刹拆迁的背后,活跃着一个幕后推手——曲江系,西安本地有名的文化产业集团。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包括北京、南京、西安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在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已被改造。
对此感到愤怒的同时,强烈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停止破坏,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
推荐阅读:
宁波蒋氏故居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海底发现埃及艳后宫殿
繁华落尽 一抔黄土半壁残垣
城市即历史 莫让文化传承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