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老房子成“盆景”栽哪活哪?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诸葛漪  日期:2013-4-9

    影星成龙近日在微博透露,计划将收藏的中国古建筑,捐赠新加坡。消息一出,引来网民热议,中国建筑该不该留在中国,古建筑保护又该由谁负责?

    曾考虑将古建筑留在香港

    早在4年前,成龙就曾通过媒体透露,欲将早年收藏的总价值过亿元的徽派古建筑捐出。本月4日起,他连发四条微博表示,已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实地察看拟捐古建筑的安置地点。据介绍,成龙收藏的这些古建筑来自安徽,材料多为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历史从200年到400年不等。它们被拆卸后先运到苏州修补,再运至香港收藏。

    为何选择新加坡?成龙在微博中解释,曾计划将这些古建筑捐给香港特区政府,但用地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成龙还透露了加快捐赠行动的一大原因:“这十间包括厅堂、戏台、凉亭的徽派木建筑,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

    老房金贵 保护艰难

    在成龙微博的评论中,绝大多数网友认为,中国古建筑不应流落海外,但如何保护它们,一直处于尴尬的灰色地带。学界认为,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民用建筑物均有保护价值,可实际操作却因许多民居没有获得“优秀历史建筑”这块“免死金牌”而举步维艰。

    过去,人们拆除老房子,将拆下来的房屋构件作为再建新房的材料。近二十年来,随着老房子收藏热兴起,出现了专门买卖老房子构件谋利的商人,他们花重金购买古民居的砖头、瓦片、牌匾、窗棂、家具,更有甚者将一栋房子整体拆除,再在买主指定地点复建。

    有调查显示,中国古民居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古民居密度较高的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均有规定,拆迁古民居前需报当地文物部门备案,未经许可不得出售。可实际操作却存在各种困难,买主卖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加之不少建筑地处偏僻,管理部门执法力量不足,都导致古民居成为消失的风景。

    就怕藏家有文化

    成龙发布捐赠微博的前一天,网友“jenny瓜子”在山西新绛白台寺拍摄了一组被盗走头的佛像照片上传微博,“一个尼姑庵所有佛像偷盗一空,仅余梁上四条小龙死活不让拍照。说信息漏出去也保不住。福胜寺在维修,某教授提出购买佛像前供桌。某大学历史系教授花40万元买北京王府拆下的楠木柱。专业人士加入购买大军,让人受不了。”

    早前,国内收藏尚不普及,文物流失不自知,现在收藏热了,却又加剧文物进一步流散。一边努力收购流落海外的文物,一边又让国内现有文物流离失所,过几十年再努力收购回来,这样的怪圈正在上演。一些地方片面强调“重建历史”、“再现辉煌”,引发的“大拆大建大动迁”也在导致文物流失。

    成龙捐赠古建筑在新加坡安放场所效果图一出,就被批评与徽派建筑风格格格不入,还有人开玩笑,“这是把古建筑当作盆景吗?”古建筑不是盆景,只有土生土长才有活力。同理,佛像应在庙里、楠木柱子应在王府里,可惜的是,留给它们的栖身空间日渐狭窄。成龙捐赠古建筑何去何从,值得关注;那些尚存原地的宝贝,也不该在冷清中被大众遗忘。

推荐阅读:

镇江三个本地人盗走门楼雕花

承德避暑山庄古建保护进展顺利

福建:草根守望“万历三楼”的未来

济南鞭指巷古建群里新房又建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