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探秘乾隆扩建太庙大殿真相
来源:北青网  日期:2013-2-28

    位于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旧称太庙,是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到太庙祭祖135次,留下许多传说。有一种传说称:太庙享殿已经供奉了清朝9位皇帝牌位,乾隆为使自己去世后能入祭太庙,将太庙的享殿从9间扩建为11间,事实真是如此吗?

    始建于公元1420年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西侧是社稷坛(今中山公园)。这种对称布局标准地反映了《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王城“左祖右社”的建筑规制。

    太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主要有牺牲所、神厨、神库、井亭、燎炉、配殿等。最为重要的是大戟门和三重殿堂。即享殿、寝殿、祧庙。俗称大殿、二殿和三殿。

    清朝乾隆皇帝和太庙渊源颇多,他对祭祀祖先非常重视。据统计,乾隆在位期间亲到或派遣官员到太庙祭祖达135次之多。乾隆在太庙留下了很多足迹,也留下了许多传说。有一种传说称,乾隆将太庙大殿从9间扩大为11间。据说太庙享殿已经供奉了9位皇帝的牌位,乾隆为了使自己去世后能入祭太庙,将太庙的9间享殿扩建为11间。乾隆死后,嘉庆皇帝(颙琰)为他举行了牌位入庙典礼。这个传说好像证据确凿,许多人信以为真。其实,这种误解是对太庙祭祖的规矩不了解所致。

    隔代祖宗牌位转存石函中

    中国古代宗庙祭祖有着悠久的历史,到周代形成定制后一直沿用。太庙就是天子祭祖的场所,诸侯王祭祖的地方只能叫宗庙,而不能称太庙。后人所祭祀的对象是祖先的灵位,为木质加工牌位。周朝规定天子九庙,后来演化为一个庙堂中供奉九位祖先的牌位。若超过九代,就把隔代的祖宗牌位转到祧庙的石函中保存,称“祧迁制度”。其原理和做法很复杂,简言之是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牌位迁入远祖之庙,保留始祖和近祖的牌位,使寝殿祖先牌位的数量保持恒定,这就解决了所谓“没有空余位置”的问题。被“祧迁”的祖先牌位,在年终大祭或五年的缔祭都要请出来,按顺序排列到大殿进行祭祀,也不会被冷落遗忘。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宣称太庙祖先永不祧迁,但清朝还没有遇到祧迁问题就灭亡了。所以,不可能在乾隆时期遇到“没有空余房间”的问题。

    太庙大殿不存放祖先牌位

    所谓乾隆年间太庙9位神主已经占满了太庙9间大殿,没有预留乾隆位置,所以乾隆要扩建为11间大殿,以便摆放自己的牌位,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准确。因为太庙大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地方,并不是平日存放祖先牌位的地方。祖先的牌位平日是供奉在寝殿。

    乾隆之前仅5位先皇

    假使太庙寝殿遇到了这个问题,太庙寝殿面阔是9间。如果说乾隆时期9位先皇的牌位已经占满了寝殿九间,没有了乾隆的位置,也是不对的。算上前四代肇祖、兴祖、显祖和景祖等远祖,再加上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正好九位,这当是乾隆在太庙没有位置的传说的根源所在。但事实上是,太庙早在明弘治四年(1491年)就兴建了供奉远祖的祧庙,即俗称的三殿。清代完全继承了明代太庙的规矩,前四代远祖应在祧庙供奉,所以在乾隆的前面只有5位先王,即使是9间也还有4间空位。

推荐阅读:

安仁古镇 豪门往事知多少

长兴南俞村钱宅

河北董子故里旧县村

东莞企石江边村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