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江西神秘的明代遗迹"千烟之村"
来源:新浪旅游  日期:2013-12-30

 

汾水村古老斑驳的建筑

   汾水村,地处抚州市南城县新丰街镇南部,始建于南宋初年(1132年左右),距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为汾水村发展的鼎盛时期,被称作“千烟之村”。

    记者通过南城县政府官网公布的数据了解到,汾水村现有各类传统建筑及遗址共20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60余处,以潘氏古祠最为宏大壮观。

    始建于南宋初年的汾水古村,历史悠久,至今村中仍保存大量的民居和宗祠等古建筑,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至,在这里寻幽觅古,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峰便是其中之一。陈峰在网上看到摄友的照片,不禁对汾水村产生兴趣,便与众多摄影好友一起前往汾水村,一探究竟。

                                               发现的"潘氏社仓"石刻
    山水分流因而得名

    陈峰告诉记者,汾水村为清代文学家潘安礼的故乡。记者了解到,潘氏的始祖是北宋工部尚书潘仁照的曾孙潘千一,子孙中多名人,其中有著名的清代文学家潘安礼。

    南城县博物馆馆长金会林告诉记者,由于汾水村所处地势较高,山水在此聚集后分流东西,故村名初为分水,后改为汾水。

    《东山潘氏宗谱》显示,汾水开基于南宗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说由于金兵南侵,汾水村的始祖潘千一夫妇为避难,于南宋初年迁徙于现在的汾水桔园,不久即迁入现址。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明清时期汾水村迎来了繁盛期,在最繁荣兴旺时期,曾经有“千烟之村”的说法。 

                                                       和古老的汾水村

    倚山而建依水而兴

    抚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员罗伽禄告诉记者,在宋朝时期,盱江的东西两岸分别有两个古村,一为盱江东岸的汾水村,另一个则为盱江西岸的磁圭村,两个古村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南城县著名的“东潘西罗”。

    汾水村位于南城县南部丘陵中,北距县城24公里,西去盱水渡口4公里。村内地势东南略高,且离山近,西边较低。东南北三面之水都要通过村中,汇合于西,注入盱江。

    金会林表示,汾水村是依山而建、依水而兴,当时村中不少人是以撑船载人运输货物为业。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虽然当时从汾水村通往县城有两条道路,一是往北至新丰街渡口乘船,一是往西至盱江畔的唐家渡口乘船,但都是从河边坐船而上。

    抚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显示,汾水村的东面山势最高,山涧溪水最大,所以村民在村口挖了两口相连的大水塘,溪水冲下来,首先注入水塘,水塘可洗衣物、养鱼、灌溉,又有蓄水作用。水塘的另一端与村中的小港口相互连接,小港口是人力挖掘而成的,经过村中流向村外。小港口两岸全由条石砌成,经过村中部分,上面全用长条石盖上,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都可以行走。

                                                  周边麻姑山的好风光
    相互通达好似迷宫

    汾水村处于天然的小盆地中,村庄内的地形平坦开阔。据相关资料显示,汾水村的总体格局是以石基头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延伸,呈辐射型,称为东关、南关、西关、北关。石基头有四条大巷,通往四关。每关又有若干小巷,如西关就有七条小巷,纵横交错。

    本来四周山水环绕的特殊地理环境,就使得很多外人误闯进来后,找不到出路。而汾水村当中修建的众多小巷,使得道路更加难辨。不少游客走进小巷后,如同进入迷宫,要是没有当地村民带路,是很难找到道路走出来的。

    据了解,在汾水村的四个关口都建有关门,晚上上锁,外面人进不去,由打更人管开关。西关和北关是通往县城的大路,关门较雄伟。西关的关门是一座牌坊式的拱形门,用长石砌成,上面嵌有大石匾,书有“里仁门”三字。此关的关门与一神庙相连,对着大路前后各有一扇拱形门,兼做凉亭用。通往南关的大巷和通向北关的大巷处在一条直线上,约有两华里长,是汾水村的主要街道。许多店铺如南货店、小吃店、药店、染坊都建在这条街道上。

    就地取材建造民居

    金会林表示,汾水村保留下来的明朝住宅并不是很多,较为高大坚固且有门额的有“明经拔俊”、“奎光世映”、“庆宁第”、“观天尚”、“龙门衍秀”、“大夫第”等。在汾水村的清朝住宅虽多一些,但不及明代住宅高大。

    记者了解到,明清两朝的民宅建筑有它的共同特点: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大坚固。墙体内部大多为木架结构,大都是二进式,前厅为单层,上厅为两层,上层放物,下层住人。建筑内部的厅堂居中,卧房分置左右,厅大房小,厅明房暗,厅大便于家人活动,房小宜于寒冬保暖。

    不同的是,明朝时期的墙多用眠砖一直砌到屋顶,而清朝砌墙下层用眠砖,上层用斗砖,有的全用斗砖;明代的墙厚而重,清代的墙薄而宽;明代住宅大门多开在西侧,清代的大门开在中间。

    据了解,汾水四周多石山,采石方便,所以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大都使用条石。每堵墙壁,墙基上面先用条石砌成,上面再加上眠砖;大门及神龛也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美观而坚固。因而即使有的房屋倒塌,而四块门头石依然能够保存下来。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熼叺浼欐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风郴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蜂负閿熸枻鎷烽〉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熺Ц璇ф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埅纰夋嫹閿熸枻鎷烽敓锟�
閿熸枻鎷锋潈閿熸枻鎷烽敓鍙綇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閿熸枻鎷�   閿熼叺鍑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鎴掞細Service@Yuanlin.com   閿熺晫璇濋敓鏂ゆ嫹0571-86438262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瀹為敓鏂ゆ嫹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鍥敓鏂ゆ嫹閿熸暀浼欐嫹  |  閫氶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潃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鎴橀敓鐨嗙尨鎷烽敓鏂ゆ嫹:閿熷彨鐧告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熷姹熺渷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熸枻鎷疯惀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璇侀敓鏂ゆ嫹鐗涢敓鏂ゆ嫹閿熺垂2-20100396
閿熸枻鎷峰顓岊亷鎷烽敓鏂ゆ嫹閿熻銈忔嫹閿熻剼锝忔嫹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