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沙湾飘色巡游
一曲《雨打芭蕉》,代表着多少老广深厚的情感记忆;热闹的醒狮表演,多少80后、90后自从走过童年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那段似远又不太远的过往,那段值得怀念的意义深厚的回忆,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总让人感慨万千,期待找回当时那份厚重的感情。番禺的沙湾古镇,是一个能让你找回情感共鸣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诞生了众多广东传世名曲,还有民间艺术瑰宝沙湾飘色,醇香诱人的姜撞奶……在古韵绵长中,引人思绪纷飞,重拾过去的珍贵记忆……

欣赏特色古建筑
沙湾镇是座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古镇,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长盛不衰。
飘色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小孩子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在“飘色”游行时,每两板飘色之间配有一台八音锣鼓柜,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人民看过“飘色”表演之后,尽情联想,其乐无穷。
沙湾是珠三角著名古镇,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建筑式样多,亲水性和实用性强,是珠江三角洲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特色展馆一览:
留耕堂:

沙湾何氏祖祠,建于1275年,是番禺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布局最严谨、造工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粤中宗祠的经典之作,集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于一体,位居番禺清代“四大宗祠”之首,为岭南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堪称综合性艺术宫殿,是沙镇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广东音乐的发祥地,建于清代中叶,是当年何氏宗祠文化外事活动的中心。清末民初,“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在此创作《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玲》等曲目,为享誉世界华人的不朽名曲。沙湾因此成为“广东音乐之乡”。
惠岩何公祠:
奉祀何氏第22世何惠岩及以下祖先的宗祠,为花岗岩脚、卷耳山墙、船形灰塑瓦脊的晚清建筑,是何少霞与乡内外音乐界人士演练音乐之所。
何氏衍庆堂:
奉祀何氏甲二房9世何志明及以下祖先的宗祠,为背北朝南、硬山顶、博古细花灰塑高墙式瓦脊建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玉虚宫:
沙湾居民供奉北帝的神庙,传说以明成祖像为模特铸造而成,原为何氏申锡堂,建于明代,修整时揉合了清代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