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疆伊宁市阿合买提江路与新华西路交会处,一座古建筑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伊宁这座城市的变化。
伊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繁衍生息聚居地,在这里形成了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道教等共存发展的繁荣景象,在给大量古寺完好保留提供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给大量麻扎的留存提供了机会。
矗立在阿合买提江路与新华西路交会处的这座古建筑,便是伊犁众多麻扎中的一处。12月24日记者看到,这一古建筑已被相关文物主管部门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上面标有“墩买里麻扎”以及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日期等。
据记载,墩买里麻扎始建于清代,是一处典型中原风格的亭阁式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一、二层为方形,第三层是六角形,建筑面积38平方米。麻扎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细致精巧。目前已成为研究清代伊犁乃至新疆的宗教活动和当时实行民族宗教政策的实物见证。
“麻扎”一词源自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访问”、“探望”,维吾尔语中转意为“圣灵之地”。在穆斯林群众聚居的地区,大部分麻扎是伊斯兰教著名贤者、显贵的坟墓,但也有些麻扎不是坟墓,而是一棵树、一个水泉或是一个山洞。穆斯林群众认为,每一处麻扎都有各自的圣灵。因此,穆斯林群众遇到困难或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就会朝拜与之相应的圣灵栖息地——麻扎。
穆斯林群众民间麻扎朝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途经麻扎时停下脚步,诵读祷经;有专程去麻扎点燃灯火,进行祈祷活动;有集体定期去麻扎朝拜等。
从事农业生产的穆斯林群众朝拜麻扎,为祈求风调雨顺、丰产丰收;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维吾尔族人朝拜麻扎,为保佑牲畜健康、多产、避祸免灾。穆斯林群众认为,每一门手艺和学科都有与之相应的圣灵,因此,手工业者会定期到一些先哲、圣人的墓地祭拜,祈求手艺更加成熟,知识更加完善,事业一帆风顺。
近几年,伊犁文物保护部门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推进和提升州直文物保护工作。据了解,目前州直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16处;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记各类文物点135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