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白楼
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在山东省的西南部。知道济宁,并对到济宁抱有许多探究的期待,源于求学时代。当时,翻读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年-762年)的诗集,得知太白先生曾到济宁游历,还在那里留下了不少诗篇。后来,又读了一些史料,对这个被称为“北方小苏州”的济宁,更添了几分期待中的神秘。
此次济宁之行,在心里盘桓的日子确实不算少了,选择这样一个日子来到这里,心中是充满欣喜的。早晨不到6点,车到荷泽前就醒了,坐在车窗前,看着车窗外飘洒的细雨,又一次感受到了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之间的“差池”。山东,过去出差时,经常路过或停留,但鲁西一直没来过。2008年夏,更早是在20多年前,曾独自到过曲阜,那时曲阜游人极少,只花了几块钱,就游遍了“三孔”。曲阜与济宁为邻,以现在便捷的交通,应该是近在咫尺。
济宁是一座古城,从细石器时代,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时代清朝,通过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的济宁,历史已长达7000多年。7000年的古城,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到了济宁,确实会产生太多的时空联想。
今天的济宁,据说GDP已经超过了2000多亿元人民币,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们(尤其是当代),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好,历史古城应该如何管理。太多“没有想好”的执政者,能把一座历史名城“规划”成什么样子?可能只有天知道了。
冒着细雨,踩着泥泞,我们在济宁寻访的第一个景点,是太白楼。太白楼是济宁市的标志性历史建筑,也应该是济宁人的骄傲。大诗人李白一生四处游历,能携妻带女在一个城市住上20多年,除了首都长安,唯有济宁。当时,是什么环境原因或人文因素,让诗仙太白在济宁滞留了如此长时间?这一切,直到今天依然是个谜。

声远楼
太白楼,也成为我此行神游的一个谜——闭馆大修。如此重要的旅游景点进行修缮,为什么政府不在网上做一个公示?看来在“为官”与“为民”之间,是很难找到共通点的。顶着雨丝,给太白楼留下一张影。想近距离看一下,记录了太白先生在济宁的文字和资料,此番是无缘了。一舟神游第一站——“济宁寻仙”,至此,也宣告悲情落幕。
京杭大运河从杭州至北京,经过的城市多达十几个。20多年前,我出差途中,曾专门坐了一次从苏州到杭州的夜班船,走的是运河水路,在运河水拍打船舷的响声中入睡,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去年,江南莺飞草长时节,携家人出游扬州、瓜州。扬州段对古运河的保护,与济宁段比起来,显然要好得多。

济宁运河
“运河之都”当属济宁,这是济宁在京杭大运河历史上的地位所给予的。在历史上,从元代开始,管理大运河的最高衙门,就设在济宁;此衙门的第一首长,基本都是由正一品官吏出任;最多时,在济宁设置的相关衙门,多达几十个。济宁当年的繁盛与重要,仅此即可见一斑。可惜的是,这些遗迹,今天已荡然无存!
有专家建设:“重建”运河官衙,以便于济宁“申遗”。“重建”的是历史吗?答案只一个字:否!
此外,现代式的仿古重建,只会彻底毁掉这个城市原有的灵气,让一个古城最终毁在现代“规划师”与现代“设计师”手中。从济宁到处都是工地的现状来看,这个城市显现现代化城市容貌之日,可能就是古城灵气尽失之时。

济宁运河
不能登太白楼,成为此行憾事。但济宁城里的一些宝贝,还是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铁塔寺(原名崇觉寺,寺已不存)里的铁塔,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距今已有900多年,依然完好无损,这在全国是少见的;塔后的“声远楼”,重建距今也已550多年,依然保留着当初的建筑形制和风格。如今,这两件宝贝都被归入济宁博物馆院内,都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