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上西河,树影婆娑……弯曲的青石板路写满了岁月蹉跎,古老的回廊窗棂仿佛神秘的笑涡。”听着这首悠扬缠绵而又含蕴不尽的歌曲,即使没有来过西河古镇的人也会在漫漫遐想中被她悠远沧桑的历史和柔美秀丽的风光而吸引。的确,这座坐落在皖南山水间的古老小镇,虽然地处偏僻,却以她独特的魅力而闻名遐迩。
独具特色的徽派古镇
沿着悠悠的青弋江逆流而上,在一片水面开阔、河流成九十度转弯的地方,有一排临河而建、颇具徽风古韵的楼宇屋舍,这里就是著名的西河古镇。据记载,这座古镇有600多年的历史,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在这里挑圩筑堤,从此百姓迁徙至此,渐成小集镇,因其坐落于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芜湖县红杨镇西河社区的吴书记告诉记者,西河是徽州通往外界的咽喉要道,当年大量来自上游的老百姓乘着竹筏把山区的货物特产贩运到这里,而下游的人们也逆流而上纷纷前来交易,同时也有众多的客商经此往返于芜湖和古徽州等地,这样西河就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集镇。
漫步古镇街头,一座座青砖白墙的徽派老建筑沿着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蜿蜒伸展,走在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古镇那熙熙攘攘的鼎盛岁月。据介绍,古镇街道是沿河堤南北走向而建,南端是青弋江上游称上街头,北端是青弋江下游故谓下街头,中间沿河堤内外斜坡建了一条与主街道交叉的十字街,它是堤内与外河沿的主要通道。据当地人称,过去没有自来水,古镇居民饮用水、淘米、洗菜洗衣都得下河。为方便人民生活,古镇建造者们就精心地设计了七条巷子,它们被均匀分布在这条街道之间,像上街头有永隆巷、章家巷等,下街头有芮家巷、江东巷等。这些巷子除了方便人们生活之外,在下雨天,古街没有下水道,几条小巷就成了天然的排水设施。这,不能不让我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神奇的八面佛传说
沿着古镇从上街头来到下街头,有一座石刻经幢引起了记者注意。它高约两米,底座方形,顶盖八角翘檐,亭身为八面棱石柱,每面均有佛像,当地人俗称“八面佛”。关于这个“八面佛”还有一个神奇故事。
很久以前,西河这个地方每到夏季便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有一年夏天,暴雨不断,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河水猛涨,眼看就要漫过河堤,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于是,人们忙着把家里的东西往河堤上运。这时,一个名叫沈善喜的人也随着众人在忙碌地搬家,正在忙碌之时,一个白胡子老者朝着他走了过来,口中念着要沈善喜施舍食物。这沈喜善向来是个善人,就回去拿了一碗稀饭送与老者,然后就要继续搬家。而这老人却不慌不忙地劝他道:“你什么也不用搬,我管保你平安无事,今晚洪水肯定会退去。”听了老者的话,沈善喜将信将疑,停下了手中的活,陪老者一起吃了饭。晚饭后还留这位老者在家过夜,两人聊了会便各自睡下。
夜里,沈善喜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这老者说今晚洪水肯定会退去,他说的是真的吗?可万一洪水不退决口了怎么办?想着想着,朦朦胧胧看见从河道的上游游来一只怪兽,这只怪兽长数丈,红头发,红眼睛,怪兽的身后白浪滔天。沈善喜吓得浑身发抖,正在这时,突然从河道的中央冒出八位僧人,他们个个手持禅杖,对扑上来的怪兽头顶猛砸下去。只见那怪兽身子抖动了几下便慢慢沉入水底,身后的大浪也渐渐消失,八位僧人也一个个飘然而去。沈善喜一觉醒来发现原来刚才是做了一个梦,回头再找老者,发现他已不在了。听说这事,人们都觉得是神仙降临帮他们降服了洪魔,于是,就把这八位僧人的样子刻在了石柱上,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百姓们都来到这里烧香祭拜乞求神灵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