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后炉子村拆迁时发现三块古石,现在已经在开元寺安了家。”昨日,市民白全忠给记者报料称。
12月5日,本报报道的《盖房子的石头原来是文物》中的三块古石的文物价值如何,就此疑问,记者昨日来到了开元寺文物管理所。
在开元寺的西北部一块空地上,三块古石静静地躺在那里,和从塔林公园移过来的石塔放在一起。“其中一块古石还是七百多年前的元代遗物,加上多年来的风吹日晒,才成了现在的模样。”据开元寺文物管理所冀金刚所长介绍,三块古石中两块是开元寺塔林石塔塔身,其中兴公大师之塔为方形塔身,高113厘米,面宽50厘米;固公典庄之塔为8面体塔身,高125厘米,面宽19厘米,七面留存。另外一块是石供桌,长112厘米,宽60厘米,高55厘米。
冀金刚说,这三块古石为原开元寺塔林遗物,民国至文革初期,邢台塔林的不少碑石陆续遭到破坏。这三块古石的发现对研究邢台开元寺、邢台塔林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重要的实物证据。接到刘春秋等市民的反映后,该所于12月6日、12月10日分别将三块古石运回开元寺妥善保管。目前,碑文上的相关文字已做成拓片,正在研究中。
鉴于市民刘春秋为三块古石的发现及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开元寺文物管理所专门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为永佳春房屋拆迁有限公司赠送了锦旗。
“想不到我们村盖房的这块‘大石头’还真是文物!”市民刘春秋告诉记者,刚刚发现这块“石头宝贝”时,曾有人出高价要买走,但被村民们制止了。“现在这三块古石在开元寺安了家,村民们也都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