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阳镇至今还流传着“葫芦吐九珠”的悠久传说这里有象头山绵延横亘,这里有东江水浩浩荡荡,这里有两千年的建制史,这里有四千年的文明遗迹,这里就是惠州市博罗县政府所在地--罗阳镇。罗阳镇位于东江之滨,罗浮山之南,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3万。四望罗阳,从清净闲适的老城,到飞速发展的镇区,再到魅力十足的乡村,罗阳镇纵情地凸显在高山大江的背景之下,尽显宜居宜游的文明乡镇本色。
古岭见证四千年石器文明
漫步东江北岸,可见一片山冈,两座小丘高低错落,最西端的一小段山脊绵延如柄,恰似一只被江水推至岸边的葫芦,这就是罗阳镇葫芦岭。宋代王象之在他的《舆地纪胜》中记载:“相传浮山初来,碇石于此而成岗”,说的正是葫芦岭与罗浮山遥相呼应。葫芦岭历来是罗阳镇的一处胜景。如今,这里已建成葫芦岭贝丘遗址公园。
在东侧的小丘上,塑着一座铁拐李的立像,记载着一个“葫芦吐九珠”的悠久传说。传说东江之滨曾经年年暴雨。铁拐李便把装酒的葫芦抛到东江边,葫芦长成了一座小山,供百姓们攀爬逃生,这就是如今的葫芦岭。铁拐李又对着葫芦吹了一口仙气,葫芦口便吐出九颗珠子,珠子散落在城内外,变成了九块高地。
传说虽不可尽信,历史却有据可查。在山道旁的坡头上,随手挖起一片泥土,还能够发现遍布山岭的灰白色贝壳。据考证,这些贝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活的遗迹,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伴随贝壳一道发现的,还有各种类型的石器与陶片。罗阳的先民也许曾在这片土地上,背靠山岭,面对大江,过着渔猎的生活;他们将食余的贝壳丢到山上,久而久之,贝壳遍地,就成了今日的葫芦岭贝丘遗址。
旧史与新容交汇
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自惠阳东下,两山夹江,忽一峰横出中流,形如葫芦,谓之葫芦岭。博罗县城环之。”博罗县城,也就是今天罗阳镇的老城区。罗阳在2200多年前曾是岭南缚娄古国属地;在距今1500多年的南朝梁天监二年,博罗县治从梁化迁到这里,从此便不断发展繁荣。
行走在老城区,如同走入一座历史博物馆。青砖、泥墙、古井,不同年代的房子鳞次栉比,从博罗县城的老城门下穿过,抚摸长满青苔的明代古城墙,在小巷深处探寻,更可见元末始建的韩式大宗祠,至今香火不绝。
“随着城区的发展,老城将逐步改建;但最具历史风貌的一部分会选择性地保留,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罗阳镇党委副书记聂国民说。
走出悠闲而不颓靡的旧城,扑面而来的是罗阳镇繁盛却不拥挤的新容。“一江一桥两铁六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贯通全镇,五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世界500强之一的惠州信立工业有限公司等600家外资企业先后引入,电子、五金、医药、服装、家具、印刷等已然成为罗阳镇的工业支柱。
在飞速的发展中,罗阳不忘生态文明与宜居环境建设。罗阳镇滨江公园、博罗新城休闲公园以及东山森林公园正逐步建成,成为百姓休闲的绝佳去处。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每天迎接着大量健身、休闲、娱乐的人群,各类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正使罗阳在宜居宜业的道路上快步前进。
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走入罗阳镇北部的田牌村,一片湖水碧波荡漾,山头茶园欣欣向荣。绕湖一周,是总长度为1.2公里的环湖栈道。在北侧的山地上,兰花展销温室已投入使用,40亩樱花观赏园和另一座体验茶园正在修建。旁边一座小山上,更已种植了999株桃花。
田牌村近年来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利用自然生态,结合邻近象头山和蓄能电站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东部发展第三产业,西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南部发展城郊型农业种植,中心区则重点打造集农家餐饮、登山观景、垂钓、水果采摘等于一体的休闲项目。田牌村的建设是罗阳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近年来罗阳镇实施村企共建项目,对所辖的29个行政村倡导一村一品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注重村镇文化、绿化和文化场所建设,力求发展青山绿树的新农村。2011年,罗阳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