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西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自大沽河文史资料征集开始以来,众多文物古迹被挖掘出来。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沽河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中,店埠镇挖掘了一批碑刻、节孝坊。其中,东张格庄戒赌碑、于家小里节孝坊、李丹伯先生纪念碑等遗迹因其具有独特的意义,受到高度关注。
东张格庄戒赌碑为防止赌博,村民请愿县令立碑戒赌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东张格庄村于伍修等人,为巩固前代长辈戒赌成效,上请于县,以县谕刻石碑,警示后人,此碑被村里人称为“戒赌碑”。根据碑文记载,赌博危害很大,既伤身体又伤精神,赌博的人有的沦为乞丐,有的成为盗贼强盗,导致亲戚反目,事端多发。“生计萧条、风俗偷薄,皆赌博之由也!”因此,县令上任伊始,就禁止赌博。根据桃花乡小里社东张格庄于伍修上书,称其父亲于中筮与耿椿令曾一起商议禁赌,已经有所成效,现在于中筮等都去世,为防止人再次赌博,毁荒农业,所以立碑以垂久远。碑文称,自从公示之后,村民应该各自安分守法,不得在田园、住处等聚赌,一经查出,或被告发,从重究办,绝不姑宽。
民国版的《莱阳县志》中记载,道光时有县令黄葆年“江苏泰州进士,十九年十月署任,刚正严毅,剖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故吏长威而民怀德。”黄县令光绪二十年调任其他县,拔贡“王兰芳”于光绪二十年七月代理县令,上述碑文时间与县志记载相符,可见碑文是县令黄葆年所撰写,此碑现在存于东张格庄村的村民家中。
于家小里节孝坊矢志坚守,何氏节孝后人立牌坊
在店埠镇于家小里村西的东西街上,原来坐落一座节孝坊,莱西文史专家介绍说,这座节孝坊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距今已有220多年的时间。说起节孝坊的来历,《于氏族谱》有记载,族谱中说道,“于大宏,字百川,清太学生,配何氏,院上村庠生讳世监公女,夫病写嘱,事翁抚孤,卒后矢志坚守,未几孤殁,奉翁始终如一,以文烂公次子为嗣,孙斯峒于乾隆五十五年请旨建坊,曾孙文斌、中赋于嘉庆二十二年送主节孝祠。”
据当地人介绍,这座节孝坊建筑精巧,雄伟壮观,高5米,宽4.5米,用花岗岩石料砌成,底座东西平放两块长方形条石。长方形石东西两面附以似半个花瓶样式的耳石。上方顶端南北平放两块长方形板石。中间放一块平面长方石,上刻“旌表太学生于大宏之妻何氏节孝之坊”16个大字。在长方形板石的北端刻有“乾隆五十五年三月”8个小字。最上端南北各有两个石狮子,对面蹲坐,中间有龙头碑形状的门楼石块,上有双龙盘绕,两龙中间有一块光滑的石头,刻有“圣旨”二字。
后来,节孝坊被拆除,改革开放后,该村于永成以原大部分构件重建节孝坊,新址位于于家小里村东坟地东侧小水沟岸边,立于路北,后被风吹倒,未再重建,石块散落在地上,“旌表太学生于大宏之妻何氏节孝之坊”16字条石被断为3段,其散落在地上的条石构件上龙纹清晰可见。
据当地人介绍,除了节孝坊,在于家小里村东的坟地内,还有一座民国时代所立的节孝碑,这座节孝碑碑顶部上有龙纹雕饰,村里人俗称之为“龙头碑”,碑身正面龙纹雕饰正中有“褒扬”二字,碑身正面有“志坚金石”四个大字。
李丹伯先生纪念碑武术传承重要人物,曾被录为武生员
店埠镇中由格庄村是莱西武术的发源地之一,莱西武术的重要传承人物李丹伯先生在此培养的大批武术人才。而在店埠镇中由格庄村也发现了李丹伯先生的纪念碑。据当地人介绍,李丹伯先生纪念碑原立于店埠镇中由格庄村东入口路东侧,上世纪90年代,因规划所需,移至村委大院内存放。
记者注意到,碑身为白色花岗岩质地,圆首,方座,碑高1.75米,宽0.67米,厚0.15米。碑的正面正中竖刻“李丹伯先生纪念碑”,左侧镌刻徒子36人、徒孙14人的姓名,右侧刻有立碑亲友姓名。碑的背面碑文记载了李丹伯先生的生平事迹。
据莱西文史专家介绍,李丹伯原名李中箱,字丹伯,号铭阁,是莱西武术的重要传承人物,他自幼拜师学习少林拳等拳法,尤精于枪法。1888年,山东登州府开武科,李丹伯被录为武生员。莱阳知县曾送给他“望众飞军”匾一块。李丹伯门下名人辈出,他的侄子李昆山1933年参加中央国术馆(南京)举行的国术国考,获得长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