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熠熠生辉的扬州院士群体,是古城扬州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近日,为这座群体打造的扬州院士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当中,有望于明年4·18正式开放,为了纪念吴氏院士兄弟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吴道台宅第内,还将增设“吴门四杰”雕塑。
北京藏书家韦力表示,愿无偿捐赠从香港拍卖会上拍到的吴道台宅第测海楼流失藏书,以丰富馆藏。
开门纳客
院士博物馆
明年4·18正式开放
据介绍,位于吴氏宅第内的扬州院士博物馆,在原有吴氏历史资料陈列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利用了吴道台宅第的东路建筑,即测海楼及观音堂,面积数百平方米,内容包括院士制度,所有从扬州走出去和在扬州工作的两院院士名录、介绍等。另外,测海楼前面的花园走廊也将充分利用,展示扬州院士撰写的一些诗词。
展馆将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前言,第二板块是中国院士制度简介,第三板块是扬州院士生平事迹介绍,第四板块为“吴门四杰”介绍。展示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既有文字图片,也有实物,既有各种雕塑,也有事关院士的碑文展示,同时将采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院士们珍贵的影像资料,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展示。
“目前,院士博物馆的多媒体部分还未完全结束,其他工程也在验收中,外墙工程已结束,正进行内部装修。”据文博城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透露,对院士博物馆的展馆陈展正在进行之中,有望于明年4·18正式对外开放。
院士家族
芜园内将增设“吴门四杰”雕塑
吴道台宅第因为走出了“吴门四杰”而声名显赫,吴氏家族也因此被人尊称为院士家族,在即将亮相的院士博物馆里,自然少不了这个院士家族的身影。
“在芜园区域,我们将增设吴门四杰的雕塑,目前这一工作正在进行中。”据文博城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透露,吴门四杰是院士博物馆的灵魂人物,为了凸显主题,决定在吴道台宅第的原花园部分即芜园的位置,设置吴征铠、吴征镒、吴征鉴和吴征铸四位院士的雕像,目前雕像方案已经确定,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吴道台宅第建成于光绪三十年,仿宁绍台道府衙和宁波天一阁,俗称扬州“九十九间半”,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刻精细,是扬州独具一格的古住宅建筑群。
据介绍,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平方米,建筑面积5584平方米,原有五条轴线,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建筑,目前,烧毁的建筑已经恢复,基本完成,再现了昔日“九十九间半”大宅的宏伟胜景。
宅第内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日军侵占扬州时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
增光添彩
扬州院士名单年底有望进“新人”
扬州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仅“两院”院士就有68人之多,他们孜孜不倦报效祖国之举和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为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增光添彩。
在星光熠熠的院士群里,既有“吴门四杰”这样声名显赫的院士家族,也有嫁入盐商豪门的有机化学家院士……这些院士们用他们的非凡成就谱写了一页页华丽的篇章。
为充分展示扬州院士的风采,专家小组广泛收集扬州籍院士的资料,理出了扬州籍院士的人数,列出了扬州籍院士名录,撰写了布展文案,征集了一批院士珍贵的史料和实物,为院士馆的陈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素材。
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扬州院士的人数确定为68人,由于院士是两年一次评选,今年年底,新的一批院士即将诞生,我市极有可能有新的院士荣登榜单。“待新院士人选名单出炉,扬州院士博物馆的人数有望再度增加”。
无偿捐赠
北京藏家愿将测海楼藏书送还扬州
测海楼作为吴道台宅第的精华建筑,因其曾在藏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广受瞩目。当年,吴引孙在浙江任道台积蓄了40万两纹银后,在扬州营造家宅及藏书楼,扬州吴氏藏书楼取名“测海楼”。“测海”二字出自《汉书东方传》,因当年测海楼的藏书量要远远超过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藏书5000余部70000余卷已经被世人称为“南国书城”,而测海楼的藏书已达8020部247759卷之多,其总卷数是天一阁的3倍,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个人藏书楼。
如今的测海楼早已物是人非,当年庞杂浩瀚的藏书早已散落无踪,不见身影,对于这个现状,北京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深感痛惜。
十年前的一次香港拍卖会上,韦力意外拍得了扬州测海楼的藏书,上面的书印清晰标明了这套藏书的不凡身世,这是一套孟子内容的藏书,韦力幸运地拍到了这套系列藏书的第一册,共计三本。
韦力表示,如果吴道台宅第的测海楼能够恢复当年的藏书风貌,再现一代藏书阁的风采,他愿意将他从香港拍卖会上拍来的测海楼藏书无偿捐赠出来,让属于测海楼的藏书早日回到“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