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乐山大佛曾有楼阁遮风雨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陈四四  日期:2013-12-9
    摩崖石刻群、大佛阁遗迹、三龟九顶城……今年是乐山大佛开凿1300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对乐山大佛4平方公里的遗产地范围进行考古调查,历时4个月,发现众多文物古迹,并于日前公布了调查结果。

    “在这4平方公里之内,完整地呈现了乐山大佛的修建、兴盛和衰败的宏大历史背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副队长陈卫东说。

    柱洞瓦片

    证明大佛阁曾存在


    在乐山大佛双脚之间,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平台上,分布着一些直径30厘米左右的小圆孔。由于佛脚平台距离地面刚好约一人高,这些小圆孔几乎不曾被人发现。不过,此次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员却在杂草丛生的平台上,发现了49个小圆孔。

    这会是柱洞吗?考古队员随即对小圆孔进行解剖,从中出土了布纹瓦片,黄色和绿色琉璃板瓦,土灰色和彩釉色筒瓦等遗物。“出土文物表明,小圆孔是柱洞,这里曾经有过木结构的建筑。”陈卫东说。而通过三维扫描,考古队员在大佛佛身、脚、胯裆、肩部等相继发现保存完整的柱洞。

    一切线索指向一个推测:乐山大佛“身体”外,曾修建有木建筑为其遮风避雨。

    “这应该是历史记载的大佛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唐飞说,大佛阁亦称凌云阁、天宁阁,曾是罩护乐山大佛的木结构楼阁,在历代诗文中均有出现。比如,唐代代理嘉州知事薛能于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写的《题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北宋苏轼在《送吕昌明知嘉州》诗中,也有“卧看古佛凌云阁”的描绘。

    唐飞说,对于大佛阁的形式,文献中有多种记载,有的说7层,有的说9层,还有的说13层。总体说来,大佛阁是依山修建、层层叠叠。此次,考古队员通过勘探后推断,大佛阁应为7层外檐、13层内阁,通过两侧楼梯上下,每层有平台供游人瞻仰大佛。

    那么,大佛阁是何时修建的?唐飞推测,由于乐山大佛体量巨大,有可能是先开凿大佛后再修建的大佛阁。而此次发现的柱洞遗迹有唐代的,也有后期增加的;出土物既有唐代,也有宋代,最晚到明代,证明大佛阁历代都在维修。不过,由于没有发现清代遗迹,唐飞推测大佛阁在明代后期被毁后,当地没有财力进行修缮,于是便不复存在。

    失去了大佛阁的庇护,乐山大佛遭受天长日久的风吹雨打,出现了风化、侵蚀等“疾病”。下一步,专业人员将对大佛阁进行三维复原。“从保护措施上说,恢复大佛阁是有必要的。”唐飞认为。

    205个佛龛

    与大佛组成摩崖造像群

    第一次看到乐山大佛周围有那么多摩崖石刻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所工作人员王婷有些惊讶。这次她主要是对乐山大佛遗产地的地面建筑进行调查,由于过去没有做过系统调查,她从来没想到,原来乐山大佛并不是孤独地矗立在江边,它周围还有205个佛龛,它们和乐山大佛共同组成一个摩崖石刻造像群,“这在四川是比较大型的摩崖石刻造像群”。

    摩崖石刻造像群集中分布在3个区域:乐山大佛两边立面石壁、临江区和上山步道区。对于这样的分布,王婷认为并不奇怪。由于开凿大佛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无论是工艺和运输都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在开凿大佛前一定会沿江修建栈道,这些摩崖石刻造像就分布在与栈道相近或相邻的地方。“比如,现今的临江区是一条水泥路,其实在文献记载中,此处过去是在江边,有九曲栈道一直上山,既是开凿大佛时的运输路线,也是大佛完工后的礼佛路线,今天看到的景象,不过是填江修路以后改变了的风貌。”

    通过初步研究,王婷发现205个佛龛大部分为唐代开凿,却晚于乐山大佛的开凿时期。这些佛龛的题材、形制和技法,均是中晚唐时期流行的。“大部分佛龛为方形双重龛,有龛楣。”她说,弥勒组合像、千手观音等都是当时流行的石刻题材。

    在历史文献中,没有找到有关乐山大佛周围摩崖石刻造像群的记载,因此这些造像群的开凿时间只能通过题材和技法来推断。王婷举例,乐山大佛两侧立面石壁的造像,是从上部逐渐往下开凿,能看出上部的龛窟较大,位置也比较好,晚唐时期的题材出现在下部,还发现有五代流行的题材。由于乐山大佛始建于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完工于贞元19年(公元803年),因此推断两侧造像开凿时间晚于公元803年,从中唐一直延续到五代。

    可惜的是,摩崖石刻造像群中仅有5%的龛窟保存完好,65%都仅剩下龛形,风化特别严重。王婷记得,调查时在临江区发现了造像碑,开凿在龛窟旁边,毫无疑问是造像题记,应记录着造像的时间、造像人等内容,却因风化而消失,一个字都看不到。

    今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乐山大佛4平方公里的遗产地范围进行拉网式调查。“4个月的时间里,考古队员分成3个小组,每组8人,5米一排。同时还进行了大量测绘。”陈卫东说。“对已知的文物古迹,通过这次调查,有了新的认识。”陈卫东举例,屡载于《宋史》、《元史》中的三龟九顶城,过去一直认为是宋代嘉定府(即乐山)境内的两座山城。在长达40年之久的宋元嘉定之战中,三龟九顶城与嘉定城隔江相望,在宋元战争中形成掎角之势,控制岷江水路,起到了军事要隘的作用。1279年嘉定府降元之后,该山城渐渐淹没,史册绝少记载。

    但这次考古调查后发现,三龟九顶城是由三龟城、九顶城和乌尤城三座山城组成,分布在凌云山和乌尤山山顶上,每座山城均由城墙、马面、炮台等部分组成,城墙基本上沿山势修建。如今,还能看到残存的城墙,最高的有4米多,宽1.5米左右,是用红砂岩打成的条状石头砌成。全部城墙加起来有1000米长,从而推断出原来的城墙应有4000多米长。

    此次还发现了1000多座崖墓,大部分为东汉至蜀汉时期。陈卫东说,四川的崖墓主要集中在乐山、绵阳和宜宾一带,其中又以乐山地区最有代表性。这次发现的崖墓形制多样,不同年代开凿的崖墓题材各有不同。比如,东汉崖墓中,画像多为儒家题材和佛像;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崖墓中,画像的儒家题材减少,道家题材增多。“这些画像变化,为深入剖析东汉至蜀汉时期‘儒、道、佛’思想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素材。”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