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改徽建徽:让乡村尽显皖风徽韵
来源:黄山日报  日期:2013-12-6

    徽州的乡村一直美得迷人,尤其是那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丛丛簇簇的粉墙黛瓦总能成为“焦点”。

    “你看,这样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搭配上简洁清澈的徽派民居,乡村田园的情致和韵味就出来了。”在黟县塔川住了一个多星期,上海游客刘以清深深陶醉于塔川秋色之中,相机镜头里全是徽州的乡村美景。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旅游产品,传承和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对黄山发展意义重大。”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结合“四大整治”活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等工作,在全市掀起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高潮,用3年左右时间对市域主要交通干线、旅游干线两侧300米可视范围、新安江两岸和重要景区景点周边村镇的违规违法建筑、非徽建筑和脏乱差环境,进行全方位整治。改徽建徽是村镇环境风貌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这项工作符合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布局,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部署,同时也符合我们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市委副书记张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五里村纳入整治范围后,当时就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把村民的意见全部收集过来。”黟县碧阳镇党委委员秦文辉告诉记者,在对每一幢民居进行整治前,都会将村民的意见与设计方案相结合,“成熟一幢我们实施一幢,不成熟的就再论证设计。”

    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施工、严要求监管,我市将纳入整治范围的村庄均编制了整治规划方案,每幢整治建筑都制定了改徽设计方案,并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整治工作档案。然后统筹运用马头墙、坡屋顶以及黑灰白色彩,实现了“近看有符号、远看有色调、整体成风貌”的建设目标。

    “改徽以后,我们家房子变漂亮了,来我们村的游客也变多了,村里农家乐生意很红火。对我们菊农来说,菊花在家门口好卖了,估计今年比去年要多赚2万块钱。”走进休宁县盐铺村,大片大片的徽菊竞相绽放,与远处的青山、近处的村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村民杨慧琳对现在的村容村貌赞不绝口。

    从一幢到一线到一片,我市村庄环境整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实施规划编制、控违拆违、改徽建徽、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等“五位一体”工作,使整治区域内建筑更具徽韵、特色更加鲜明、生态更加优良、环境更加整洁、风貌更加独特。

    “3年任务两年就完成了!”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社会告诉记者,全市非徽建筑整改任务数为16000幢,要求分3年完成,2012年完成了9000多幢,截至今年11月底又完成了8200多幢,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

    同时,通过改徽促建徽,目前全市村镇新建建筑已基本做到按徽派风格进行建设。

    “你对开展改徽建徽工作的看法,改徽建徽后村庄环境风貌变化情况,你对乡村干部推动改徽建徽工作的评价……”日前,市规划局对32个改徽建徽村庄进行了民意调查。在发放的1575份问卷中,其中表示“很满意”的有1367人、“基本满意”的有208人。

    “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错落相间,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徽派建筑。在我们了解徽州风情特色的同时,也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游客刘以清说。

    青山依旧在,乡村换新颜。通过全面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与优美的自然山水、周边环境更加和谐,乡村从安居迈向了宜居。徽州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中外旅游市场搜索的热词,吸引着众多游人纷至沓来。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