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莆田涵江杨氏三座古民居仅一座保存较好
来源:东南网  作者:吴智飞  日期:2013-12-6

三座清代府邸从外部结构看,依然保存完好

    涵江区河水蜿蜒,水路便捷。自古以来,不少涵江人临水建设了众多宅邸,其中,位于涵西街道楼下社区的杨氏民居便是典型的临水清朝建筑,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如今,杨氏民居三座宅邸中,仅一座较好地保存了原貌,因历史原因,另外两座内部都经过了翻修,内部的装修难见原貌。

西边的宅院进行了翻新和装修,看不到原先的模样


    建设历时25年有三座四进宅院 
    杨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楼下社区,这里沟河纵横交错,还有著名的“东方廿五坎”。据了解,明朝时期,卢氏在这块地上建房,铺有一块大砖埕,从此便被人称为“卢埕”。清代中期,卢氏把这块地转卖给当地富商杨氏,杨氏耗时25年,重新铺埕盖房成现在的规模。

    杨氏民居是三大座并排的四进大宅院,坐东北朝西南,宅院中除了9个天井,还有前埕、后院。在左边正厝后院,院中依然做花园用。三座宅屋间是一条幽深的红砖小巷,小巷从墙体到地板皆用方砖砌成,不失为福建红砖区建筑之精品。据观察,屋中的梁柱之上依然保存着完整的雕饰,楼下社区居委会主任占旭明介绍,很多雕饰是鎏金,只是由于没有重修过,颜色稍微有点暗淡。

                          梁上的雕饰依然色彩明亮 
    因无足够款项居民自行翻修 
    早在1993年,杨氏民居就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认为,杨氏民居是清中期江南民居的代表,是研究清代古民居建筑的宝贵实物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间的大祠堂被改建为医疗院,内墙用围挡分隔成数间房,内部结构已经不见古建筑原貌。左边宅院依然有人居住,地面上铺了新的六角红砖,内壁重新粉刷过。居民介绍,由于地面砖石毁坏,必须翻修才能居住。“虽然被定为文保单位,但墙体损坏装修时并没有足够的拨款,只能由居民自己修。”附近一个居民说。

    涵江区文管办贾主任表示,政府曾经拨款进行古宅的安防设备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民居成现在的样子,“但我们会尽力恢复古宅的原貌”。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