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镇多,古镇故事多。提起云南,没有人不知道丽江,没有人不知道大理。殊不知,云南有很多不是很知名,却也绝对惊艳的古镇,这些地方人烟稀少却又饱含历史的沧桑,到此一游,才真算得上跟随古人的遗迹。诺邓古镇就是其中之一,著名的诺邓井旧址就在村口,周围常年有水渗出,像块沼泽地,村里有许多守着自家庭院的留守老人,在这里看着日复一日的日出日落。
以盐而生千年未更名
诺邓村在群山环抱中,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一千多年来,诺邓村名从未变更过,对于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来说,堪称地理史上的奇迹。

美丽的诺邓村
金庸在小说《天龙八部》中写道:“段誉将四大金刚中的古笃诚安排进大理盐道司。由于大理偏居西南,食盐生产几乎为零,大理国的食盐全部从大宋购买。”但是,并非如金庸所言,“大理的食盐生产几乎为零”。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早在汉代就有著名的“云龙井”,并因盐成为最早的县制,云龙县在汉代称“比苏”,“比”是白族语“盐”,“苏”是“人”的意思,盐井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诺邓村。
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诺邓村的演变和发展。南诏时“细诺邓井”的盐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当时四方商贾云集,诺邓百业昌盛,繁荣兴旺。诺邓村每月“赶”四次集市:初一、十五为“大街”,初八、二十三为“小街”。村中街道因山就势,店铺基本上北向山坡一面开,街面虽不宽,但店铺就有几十家。

美丽的诺邓村
诺邓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现有着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遗存,目前存有的一百多座依山构建、形式多变、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庙宇建筑,还有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驿路、街巷、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楼院重接因山就势民居建筑绝少雷同
诺邓村四面环山,村子最低处,海拔1900米,最高处的诺邓玉皇阁,海拔2300米。除了东面山麓“龙王庙”后有一小块较平坦的台地外,民居几乎都建在山坡上。有些地势很陡,民居建筑的墙基石脚很高大。

美丽的诺邓村
诺邓的三四百户人家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洼和西北阳坡上。特别是北山坡上的民居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楼院重接,台梯相连。村中的街巷道路,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成,三步一阶,五步一台。有数不清的苍老的石台阶。
从下往上向上望去,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由下向上建有:龙王庙、古江西会馆、万寿宫,还有古榕树、黄姓家族的“题名访”和玉皇阁前的“棂星门”,它是滇西现存最大的古木牌访。再上去就是玉皇阁建筑群,周围全是高大的古黄连木,树高多达三四十米,最古老的树龄已有800多年。
民居建筑式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由于依山而建,构思变化奇巧,风格丰富多样。诺邓的民居建筑很讲究工艺美术;门、窗、木梁、柱、檐上的雕刻图案精细美观,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的正房、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绝少雷同。

美丽的诺邓村
各家正房“堂屋”的风格,都体现庄重、古朴、典雅。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一些家具、古董。诺邓村有九十多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院落。有五六十处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寺庙、祠堂、牌坊、门道等古建筑28处,基本上都是明、清时代的。还有元代建筑“万寿宫”,部分木梁构造与地面砖石依然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