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古沉船修复小组的技术专家尚津济介绍沉船的挖掘和修复情况
今天,大众网记者从菏泽市文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获悉,因天气寒冷,修复药液效果不佳,原定于12月底完工的菏泽元代古沉船修复工作,需推迟至明年3月。记者此外还获悉,古沉船被发现之初,差点因担心菏泽无保护条件被省考古研究所“抢”走。
仅剩最后一道工序明年3月可修复完工
据悉,菏泽古沉船由具备相关资质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全面主持实施。今年6月,据古沉船保护修复项目组技术顾问尚津济介绍,因古船左侧木制基本腐朽,技术人员通过保存相对完整的右舷作为依据,对比复制了左舷,整个修复工作需经历脱水、清洗、回潮、脱盐、补全、加固等多个环节。
据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馆长、菏泽市文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启龙介绍,一周前,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带队来菏泽进行古船的修复工作,但当他在船板上做了实验后,发现因温度低,药液效果不好,只得明天3月天暖后再进行修复工作。
“这是最后一道修复工序,主要是对旧船板的封护,相当于加层保护膜,以后船体就不会变质了。”张启龙说。
谁挖掘归谁保管古沉船险被“抢”走
此外,张启龙对大众网记者透露,刚发现古沉船时,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上午10点得知,下午3点就派人赶到菏泽,表示愿意出300至500万元,负责沉船的挖掘工作。对此,张启龙婉拒对方,因为当时他已得知古船内有元青花等文物,尤其龙纹梅瓶,是建国以来国内发掘的第19件,在山东仅此一件,据专家估算价值约1.5亿元。
张启龙说,文物系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出钱发掘,国家或省文物主管部门就指定谁为收藏管理文物的单位。按照《文物法》规定,菏泽现在只是临时保管沉船及文物,需等考古报告发布后,由国家或省文物主管部门正式指定保管单位。
“无论在哪里发掘的文物,都是属于国家的,但如果把古船及其中文物留在菏泽,必将成为菏泽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张启龙表示,在此应该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关注,为了留下这张名片,多次向省里呼吁、请示,最终为菏泽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