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石窟寺
封龙山之阴在鹿泉境内,开发较早,现在是石家庄周边比较著名的景区。是个旅游景点就得装扮的有模有样,因此开发过程难免大兴土木,这也是目前旅游项目建点的基本套路。目前山上建有封龙书院等仿古建筑,可以勉强称之为“群”,是个石市人民周边游的不错去处,还有公交车直达景区大门,甚是方便。
封龙山之阳在元氏境内,早就有登山于封龙山之南的冲动,向往之心源自一个“封龙书院”属地之争的公案,你说在你家,我说在我家,不是宝物没人来争。封龙书院前身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41年,也就是东汉建武17年,是河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至北宋与中溪书院、西溪书院、莲池书院并称江北四大书院,与当时饮誉江南的四大学府竞相媲美。

封龙书院
封龙书院初具规模,可惜去时尚未正式开放,据说汉碑将移至书院,此真可谓是镇院之宝了。以封龙书院为核心铺展开来,周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出了封龙书院,沿山路一直走上去,杂七杂八的拍下来,发现竟也是一番景象。不禁感慨,此处风光甚好,幽幽的小路、啾啾的鸟鸣。

石窟内景
鹿泉新建封龙书院于山之阴,先整出个既成事实,占地利(景区)之先,扬名周边,致使石家庄人十有八九只知此院。元氏后起之秀,占实物之优,稳扎稳打,考察出书院遗址所在地,并有读书洞、蒙泉、墨池、汉碑、西石窟寺、智公和尚塔等实物,作为真凭实据,板上钉钉地确定了封龙书院的“元氏籍贯”,更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龙书院演绎出的凄美爱情故事渲染,尤其是同窗共读、十八相送场景的定位等,使封龙书院的定位更是无容置疑。
西石窟寺位于封龙山南坡,约创于北齐时期,北宋时达到一定规模。原是一处寺院,有殿宇、禅房十余间。现房舍全无,仅存三处石窟。近年建了一座廊不是廊,房不是房的建筑,挡雨不遮风,也算是一种保护。仔细观察,在岩壁上尚存一些凹槽,大概是当年立柱搭梁之处。
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是最西边的三世佛(三号洞),正中为观世音像,左为骑坐大象的普贤菩萨,右为骑坐狮子的文殊菩萨像。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像也未躲过“文革”之劫,均被砸毁,现仅存大象、狮子的残片,后将残片与水泥混合修复,但工艺实难恭维,粘贴在水泥墩上的残片还是值得观赏、探究的,由此尚能想象其完整状态的精美。
洞内雕刻小佛像
周围洞壁上刻满小佛像,观音菩萨背光之后原有十八罗汉雕像,现仅存二尊罗汉。中间的千佛洞(二号洞)建造于唐代,内供三世佛,洞里雕刻着958个小佛,造型各异,非常精美。有些佛像被撬下盗走了。心痛之余,感慨文物保护至今还需加强,直至我们离开,一直没有看到工作人员出现,大概是下夜班回去休息了,因为在石窟里我看到了一张床。东边是大卧佛(一号洞)建造于宋代,为一尊卧佛像,表示释迎牟尼涅磐。只可惜目前为铁栅栏所困,有碍观瞻。此亦可谓“破坏性保护”,包括每个石窟门口的铁栅栏,如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