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次发现的这个明代石室墓确实较为少见,而且保存完好,没有被人为破坏、扰乱的痕迹,对于研究明代墓葬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文物价值!”11月20日,阆中市文物局副局长刘富力在考古现场激动地说道。
11月20日上午9点钟,随着挖掘机将明代古墓上方堆积的泥土山全部运走,10多名考古人员和机械将墓室上的封顶石揭开,这座沉睡了数百年的明代古墓终于揭开了神秘岛额面纱,墓室中完整摆放着下葬前的香炉、油灯等陪葬物品,就连棺木都还保存完好,令现场的考古人员感到十分惊讶。
据了解,今年10月28日上午9时,阆中市文物管理局接到该市七里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电话,在七里新区河口村一施工工地,发现了一座古墓。文管局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并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
清理工作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5时许,共出土陪葬器物5件:青花三足炉、青釉陶罐和白瓷杯各一件,青花象耳瓶一对。但是令考古人员感到惊奇的是,经过探测,在这座双室墓地旁边还有墓地,由于被大量的泥土掩埋,形成一个包。
于11月20日再次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发掘发现在双室墓的旁边又是一个双室墓,形成了四室墓,南北朝向,每个墓室长约2.5米,宽度为0.96米,距离地面约为1.5米,考古人员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四口之家人的墓地。墓室结构保存完好,由光滑石条和糯米石灰砌成的墓室结构严密,墓室里面根本没有多少沉积的泥土,棺材木板还保持较好,考古人员小心清理表层积后,腐烂的木棺逐渐露出来,死者的骨骸还随处可见,在墓壁石龛的位置上,绘有卷草花纹,而且石台上摆放着香炉等陪葬品。
经过8个多小时的工作,下午五点多钟,整个清理全部结束,共出土1件陶香炉、2个谷仓罐,4个陶油灯,2个黑釉瓷碗等。
“这四个墓室应该是一起修建的,至于排列顺序,应该不是长幼顺序,应该是死亡的先后时间排列的!”刘富力说道。由于墓室中没有任何铭文记载,所以无从考证此墓地的家族和姓氏,但是当地的村民认为这是他们陈家包的祖先。根据出土文物一对青花象耳瓶的吉祥款“永葆长春”和墓室的型制来看,考古人员推测这应该是明朝后期的。
21日,阆中市文物局已经完成清洗整理,移交到阆中市博物馆。并将在博物馆中展示,市民和游客可以一睹明代古墓出土文物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