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东山村:打造广西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
来源:玉林日报  日期:2013-11-22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是一个始建于宋代的古村落,是明代太仆寺卿何以尚的故里,有明代皇帝赐建的“忠孝祠”,因其底蕴深厚、人文卓著而闻名遐迩。今年5月,玉林市出台了《玉林市创建特色岭南文化名镇(街)名村工作实施方案》。东山村村委会收到该《方案》后,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发掘和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掀起新一轮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高潮。

    干劲足——全村总动员

    走进东山村,这里背靠高峰松岭山脚,右连葵山,左依大容山,村前面盘古江、大桥江恰似银带环抱而过,气势磅礴,雄伟秀丽。

    今年5月,《玉林市创建特色岭南文化名镇(街)名村工作实施方案》一出台,刚刚沉浸在荣获广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喜悦中的东山村村民再次沸腾起来。

    “《方案》一贴出去,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东山村村支书何培强告诉记者,全村对创建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期待已久。“广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都获得了,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我们也要‘收入囊中’。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听说了,纷纷捐资,现已捐5万多元作为创建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的活动资金。”

    但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的创建申报分为三种,即特色文化产业名村、历史文化名村和公共文化服务名村,东山村该申报哪一种呢?这个问题一时间让东山村村民犯难了。

    村民们了解到,三种类型名村申报标准中对文化娱乐设施、环境、治安状况等都有共性要求,并各有侧重。其中,特色文化产业名村要求申报主体将文化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有一定数量在玉林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或经营实体等,带动经济作用明显。历史文化名村要求充分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每年开展一定数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规模的文化艺术活动;或者是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数量的建筑遗产;或者是在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领域拥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民俗文化特点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名村则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较好,每年有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计划,经常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等。

    人心齐干劲足。面对困难,东山村村委会立即召开党员、村民小组会议,成立申报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工作小组,最终确定创建历史名村。

    东山村历史年代悠久,历史名人众多,遗留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特别多,但哪些有价值?有多少被损坏需要修葺?为了得到准确数据,东山村全村老少妇孺行动起来,对全村的文物古迹进行全面考查、统计。

    经过全面的考查、统计,东山村保存完整的历史名人住宅故居有15处、明清宗祠建筑12处、古佛庙遗址1处、古桥5处、古园林1处、古井6处、古社庙6处、古荔枝树(树龄300年)15株、古巷道10条。

    主动性强——自筹资金修葺

    文物古迹数量一出炉,东山村的灿烂历史文化让全村人惊诧不已。

    “天天生活在这里,我们浑然不知村子到处都是财富。”东山村村委会副主任何时宽笑着说道。

    东山村的文物古迹虽然众多,但由于历史年代久远,不少古迹遭到破坏,最为著名的何以尚故居也难逃此运。

    何以尚故居坐落在东山村南端,属明代建筑。故居主体分上、下两进,中间隔天井,两边有廊庑,厅上内房两间,大门外有大院。建筑主体面积152平方米,整座建筑为青砖包墙,内砌泥砖,硬山顶型制。屋顶上有灰沙雕压脊,两边翘峨。上厅用格木柱抬梁,有屏风窗格。正堂上悬户部赠牌匾“圣世名卿”。整体古色古香,淡雅而实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主人翁为官清廉、生活朴素节俭的精神品性。目前,兴业县纪检部门已将故居定为“兴业县廉政教育基地”。

    由于故居部分墙体已被破坏,东山村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自主捐资20万元进行修葺。

    “村里的古建筑、古民居是宝贵资源,我们要把她当成‘熊猫’而不是‘家猫’,在修葺中做到‘修旧如旧,新不犯旧’,这样才对得起这笔‘财富’。”东山村人、兴业县作家协会主席何每陪同记者采访时说道。

    展望——名村保护仍需推进

    记者在东山村采访时发现,每每记者在向村民了解村子情况时,东山村村委会副主任何时宽便拿着一台数码相机拍起照来。

    “这相机是我们在2011年花了1000多元购买的,一有领导来指导、调研,或者新闻记者来采访、企业捐资等,我们就拍照存档。”何时宽笑着说,他现在就是村里的“摄影师”。“我们对所有文物古迹都拍照存档了,创建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村的材料也已经上交到市级有关部门,我们期待着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东山村村民的古迹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

    “在以往的新农村建设中,由于部分村民保护意识不强,村子缺乏详细的整体规划,混乱的布局使得现代小洋楼夹杂在古村落中,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加上农村污水的肆意排放,许多古建筑、古民居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何每满含遗憾的语气说道,他现在是东山村文物古迹保护的发起人之一。

    “现在好了,村里筹备了专款用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发展,并对古建筑、古树等各处文物点进行分级保护。”何每笑颜开怀地说道。

    “保护修缮文物古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们正发动一批本村热心公益的成功人士捐资修缮保护,甚至考虑发动他们投资旅游业。”东山村村支书何培强如是说。
编辑:菩提树
名称盘点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政策也解救不了没落的海南古..
 ·外国楼堂馆所太寒酸 英首相府..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熼叺浼欐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风郴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蜂负閿熸枻鎷烽〉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熺Ц璇ф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埅纰夋嫹閿熸枻鎷烽敓锟�
閿熸枻鎷锋潈閿熸枻鎷烽敓鍙綇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閿熸枻鎷�   閿熼叺鍑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鎴掞細Service@Yuanlin.com   閿熺晫璇濋敓鏂ゆ嫹0571-86438262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瀹為敓鏂ゆ嫹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鍥敓鏂ゆ嫹閿熸暀浼欐嫹  |  閫氶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潃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鎴橀敓鐨嗙尨鎷烽敓鏂ゆ嫹:閿熷彨鐧告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熷姹熺渷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熸枻鎷疯惀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璇侀敓鏂ゆ嫹鐗涢敓鏂ゆ嫹閿熺垂2-20100396
閿熸枻鎷峰顓岊亷鎷烽敓鏂ゆ嫹閿熻銈忔嫹閿熻剼锝忔嫹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