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广东古村落是岭南文化的基石
来源:南方网  日期:2013-1-31

    广东古村落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数量庞大而精美的古建筑群,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是鲜活的“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东古村落以广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为主体,辅之以粤北古村落、雷州古村落。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经济模式表现出以农耕文化为主、商业文化并重的特点,因为移民南迁及向海外拓展的缘故,又表现出移民文化、侨乡文化等多样性特点。

    江门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为明代罗贵从南雄珠玑巷率族迁到此地开村,这里至今保留有上百栋古民居和祠堂,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的大部分罗姓就是从良溪村迁出去,每年都有5万多罗姓乡邻回村,举行盛大的拜祖敬宗仪式。

    建村于明代的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保存有24座四角楼,其特色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可与开平碉楼相媲美”。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4年的历史,目前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古巷20多条。

    肇庆高要至今仍有一些八卦状圆形的古村落它们大多四面环水围建在一个土岗上,外建环村道,村内的古民居则一排排围成一个圆形,内高外低,少则9、10圈,多则20圈。从空中鸟瞰,一幢幢排列的房子犹如一幅古代的八卦图,图案优美,状如迷宫。

    位于高要回龙镇的黎槎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后期,原称周庄。古村落围绕凤岗梯级建造,共有9圈,最外一圈约有90间房,房子不大,约10平方米,彼此相连呈弧形分布,一圈圈地围成一个大圆圈。每进一圈,房屋递减,到最里面的岗顶已是一个三角形了。这里也是村中最高的地方,建有祖祠,锅耳封火墙,鳌鱼尾,屋檐口灰塑彩画,体现了明清时期岭南古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

    东莞南社村始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占地10万多平方米,明清时期家族繁盛,先后出了10多位进士和举人以及20多位秀才。村落建设颇具规模。沿村建有围墙、樵楼,村里设有祠堂、家庙、书院及250多间古民居,到清代末期,仅祠堂就有近30座,而村外还建有关帝庙、尼姑庵等。

    如今南社村这些古建筑大多保存了下来,并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珠三角的村落面貌及民俗特征,是一个带有典型的岭南广府文化色彩的古村落。

    河源东源县义合镇苏家围被称为“南国画里的客家乡村”,因大诗人苏东坡后裔在此聚居而得名。古榕、老屋、竹韵、渔船……给这个小村落营造了丝丝宁静祥和的气氛,浓郁的客家风情更赋予它独特的魅力。村子里保留了18座原始风貌的客家民居,客家人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及怀念祖先的根意识在建筑上表露无遗。

    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大部分散落在这些古村落里。在岭南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如今保留下来的古村落少则二三百年多则七八百年的历史,可以说,古村落是岭南文化的“根”,是活态的遗产,是历史的“活页”。

推荐阅读:

壁画保护与修复人才缺口大 重视程度低是主因

杭州历史建筑姚陡门桥面临异地迁建

广东惠州苏东坡故居能否复活?

中国最西端考古发现神秘墓葬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