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婺城:该如何保护你 我们的古建筑?
来源:婺城新闻网  作者:楼婷  日期:2013-1-25

云天徐氏宗祠

云天徐氏宗祠

    出钱出力,村民自发展开保护行动

    文物要保护,祠堂要整修,村里首先筹建了修建小组,并请来修建公司来评估修建造价资金,经过三家公司的测算,要将祠堂仿制成原样,最少需要一百二十万元。但村里没钱,向一些文物部门求助也没有结果,怎么办?村民们说:修一步,看一步,大伙儿一块儿想办法。

    村书记郭文奇自掏腰包,承担了购买木料的费用。村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自愿捐款筹资,经过多方宣讲,共在村里筹集到18万元资金;为了节省费用,一些村民主动当起了维修工人;有的则联系专家、有名望的乡邻来出谋划策……“总之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祠堂,大家都付出了一腔热情。”

    如今,郭氏宗祠有两间厅堂已经基本修复完毕,黑瓦和朽木被卸在地上,可见虫蚀和霉变已经十分严重,替换上的是从别处收购来的完好却有岁月感的旧材料。最外面的一进尚未动工,而筹集来的资金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现在祖国大地上,不论城镇乡村,到处可见水泥钢筋建筑的新房子,但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却不剩多少了。”郭学忠呼吁:“郭店宗祠是有四百多年的古文物建筑,相信今后它的价值一定会逐渐被大家认可,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都能参与到保护古建筑的行动中来。”

    石楠塘村一直以来都有心修缮徐氏宗祠,但真正让石楠塘村人下决心的契机是一次偷盗事件。

    头顶云天徐氏宗祠

    在雅畈镇石楠塘村,有一首没有被记载,却人人都会吟的诗:“天然左右两丘陵,型肖双鱼跃水凌;春涨秋洪当砥柱,山明水秀映鱼灯。”形容的就是距今有400年历史的徐氏宗祠。

    据村里的老一辈介绍,石楠塘村徐氏祖源应追溯至玄宗开元十七年正月出生的徐进忠,时任东阳郡参谋国元师府行军长史,可他并不是石楠塘村的人,石楠塘太公徐添是徐进忠的子孙,关于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石楠塘村原先村中有一口38亩的大水塘,水塘边种了一棵石楠树,这是村名的由来,徐添原住在西大路村的西角,相传他放鸭经过石楠塘,鸭子进了水塘戏水,怎么赶都不肯出来,为此,徐添举家迁到了石楠塘村,这才有了石楠塘徐氏一脉。徐姓是石楠塘的大姓,800多名人口中,就有400多名徐姓人。村里的老会计徐树良是徐氏第11代后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他缓缓的叙述声中,我们揭开了徐氏宗祠的历史封印。

    石祠全名“永清徐氏宗祠”,据说由周边12个村落的徐姓族人共同出资兴建,现存为明万历年间遗构。宗祠位于石楠塘村外的武义江畔,远处群山叠翠,风景秀美。三进两天井的“粉墙黛瓦”坐西朝东,硬山顶,山面不建马头墙。正对大门外有影壁一堵,剖面呈梯形。正门上有门楼,解放后因为用作学校和粮库而遭拆毁,由粗壮的月梁式额枋可推断出当年的恢弘气势。门厅面阔五间,明次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单步后双步用四柱,三架梁疑为近代维修改变;稍间穿斗式,八檩五柱。穿过门厅是宽敞的天井,左右各设三间厢廊,进深五檩用二柱,与前后厅相连。中厅高于天井三台阶,面阔五间,明次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梁用四柱;稍间抬梁穿斗混合式,中柱落地,前后各用两双步梁,九檩五柱。中厅后又是一天井,两旁各有三间厢廊,进深五檩用二柱,与前后厅相连。后厅地势高于天井尺余,面阔五间,明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出廊,稍间穿斗式,九檩五柱。

    石楠塘人都认为徐氏宗祠之所以历经400多年还不倒,是因为占据了方圆内最好的风水宝地,前迎武义江,左右靠山,两座石山就像两个石盾,保护宗祠洪水不侵,大风不过,据说在山顶上喊上一声,在宗祠内都能听到。

    徐氏宗祠之所以称为“石祠”是因为它所有建筑的结构几乎全由金华南山的石料打制而成。98根人工打磨的整体石柱落地顶檐,宗祠内还有两面用泥土烧制的砖石所砌的墙,与圆明园的石材相同,通过专家鉴定,对研究浙中明代建筑和宗族民俗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如今,走进祠堂,只见祠堂的屋顶和墙壁都用木头支撑着,除支撑了四百余年的抹角内幽石方柱仍旧完好如初,冬瓜梁、虾形梁、柱础、额枋、栌斗、雀替、斗拱等处的石雕构件简洁大方且少有损坏外,祠堂内的匾额和隔扇早已洗劫一空,木雕牛腿缺失,部分墙体、檩椽受损严重,地面上到处散落着破碎的瓦片。前段时间,一根石柱倒塌了,徐树良蹲下身,心疼地直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石楠塘村一直以来都有心修缮,但真正让石楠塘村人下决心的契机是一次偷盗事件,据村书记龚国中介绍,多年前,邻村有人将沉在祠堂前武义江内的香炉打捞出来贩卖,村里得知后,立即上报,与上级部门一起将已出售的香炉追回。从此以后,村里将保护宗祠的工作正式摆上了议程,在宗祠旁修建房屋,出资聘请专人巡逻,2007年,正式着手修起了徐氏宗谱,目前,已基本完成初步的资料整理工作,2013年争取完成。

    石楠塘村历史悠久,自古为水陆交通要道,记者了解到,除“石祠”外,村内还保留了清乾隆年间的石牌坊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庙两座和古民居多处。

推荐阅读:

南京大雾 夫子庙古建筑若隐若现

古建筑保护路在何方?

无锡钱钟书故居成危房 预计春节前修复

福州多栋古建筑被出租变身豪华会所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