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随州发现罕见亚字形古墓属东周时期
来源:荆楚网  作者:金业兴  日期:2013-1-22

随州发现罕见亚字形古墓属东周时期

出土的青铜器皿

    揭秘墓主:比曾侯乙晚百年左右身份应为上大夫级

    这些贵族又是属于哪国的?考古人员从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找到了线索。“可以判定是曾国一个贵族墓地,因为这个墓葬规模大,出土的铜器上都有曾、曾公子、曾子等铭文。”黄凤春说。

    曾国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早在1978年,随州就发现过著名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编钟一度让世界震惊,而曾侯乙墓所在的擂鼓墩距离文峰塔社区大概只有5公里。

    黄凤春说,曾侯乙具有确切的下葬年代,是公元前433年,大约是战国早期。文峰塔这批墓葬年代则比曾侯乙要晚,大概晚100年左右。

    从面积上来看,它几乎超过了曾侯乙墓坑的规模,曾侯乙是属于战国时期曾侯的墓葬;从墓葬的规模上判定,通过与曾侯乙墓比较,身份应该是相等的。

    1978年,随州曾发掘出国君级别的曾侯乙墓,当时墓中出土了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上万件珍贵文物,引起国内轰动,而眼前这座大墓不仅规模上与曾侯乙墓相当,其墓葬形制也十分独特,呈现出十分罕见的“亚”字形。

    黄凤春说,古代墓葬的身份跟他用鼎用簋(音同“诡”)是相匹配的,比如说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M18号这个墓葬中,墓主用的是五鼎四簋,墓主身份应该是东周时期的上大夫级。在古墓中,发现很多青铜器上带有曾、曾子、曾公子的铭文,这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研究曾国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在“亚”字形大墓东西北三面,发现了三个方形的副葬坑,还勘探出多层台阶,这一系列的发现,预示着墓主人身份地位不一般。

    黄凤春说,从墓地来看,应该是以曾国墓葬为主,但曾国墓葬都是属于东西向,楚国墓葬主要是南北向的,这个墓葬墓道口是向南,比较独特。经过后期考究,这个墓葬属于曾国墓葬。

    考古价值:丰富东周墓葬形制提供曾灭楚年代依据

    本次发掘出土的有铜、陶、玉各类质地的文物约500件,大多出自中小型墓葬。其中铜器占半数以上,器类主要有鼎、簋、盘、匜、缶等。青铜器上大多有曾、曾子、曾公子等铭文,根据铭文可知,大多为曾国墓葬,陶器皆破损,主要为仿制陶礼器,器类主要有鼎、簋、盘、匜等,由形制可知,应为东周时期。

    墓葬共出土铜、陶、玉等质地的文物约500件。部分青铜器上有曾、曾子、曾公子等铭文,从已发掘的墓葬来看,主要为春秋中晚期曾国贵族墓葬,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

    文峰塔墓地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要的一个考古工地,其学术价值在于:

    首次科学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铭文的铜器,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已清理了3座车马坑为2马驾和4马驾,对于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首次在随州乃至湖北省发现“亚”字形墓葬,已发现的“亚”字形墓葬南北长16.6米,东西宽15.9米。在西南还带有一条长方形的阶梯形墓道,在其东西北三面还各有一个2×2米的方形附葬坑。这一墓葬形制为过去所不见,丰富了湖北境内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

    文峰塔墓地墓葬是近年来在随州比较集中的一次发现,特别是一些大墓的发现,将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过去发掘表明,此地多为春秋晚期曾国贵族墓地,这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之后所发现的又一重要曾国墓地,对揭示曾国历史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曾灭楚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国多家媒体关注随州古墓发掘

    18日下午,当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将随州考古新发现向新华社发稿后,新华社随即向全国发布这一考古新闻,各大网站很快予以转载。

    1月17日下午5时30分许,央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随州东周墓群的考古发掘,本报记者于当晚8时许赶赴现场采访。记者现场看到,古墓发掘现场已围起围栏。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正在发掘的M18号大型战国墓,从空中看形状非常像汉字的“亚”字,被称为“亚”字形墓,形制独特,在全国考古发掘中非常罕见,消息令人振奋。

    18日一大早,本报新闻中心派出多路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记者一边在发掘现场采访,一边通过@楚天快报随州新闻中心微博现场直播,不少网友跟帖。

    首次在随发现车马坑

    18日下午,新华社发布通稿《湖北随州发现“亚”字形战国大墓》,很快被人民图片网等各大网站转载报道,北京日报、山西晚报等多家平面媒体于次日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拍摄的新华社通稿。

    18日下午,记者随考古人员进入文峰塔古墓车马坑现场。记者看到,一个长约8米、宽约4米的土坑四周盖着塑料薄膜,掀开薄膜可以看到下面摆着战马和战车。这些战车车身长约1米多,宽近1米,车轮直径约半米。木质车身多已腐朽,但整个车身和车轮仍依稀可见。

    令人称奇的是,牵引战车的竟是真马,马身虽已腐烂,但骨架比较完整,可以看见白色骨头,并可看出是两匹马背对背拉着一辆战车。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这是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曾国车马坑,目前已清理了3座车马坑,为2马驾和4马驾,这对于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新棉絮护佑国宝出土

    18日和19日,记者先后来到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分两组在M18号墓坑进行重点作业,其中一组使用起重设备将已经腐烂的棺木垫木一块块取出,另一组则对东坑内的礼器进行清理、包裹。

    据了解,该墓坑内仅存的礼器多为祭祀用的铜鼎、铜镜等。考古人员将一件铜镜清理干净后,在地面上铺好棉絮,又合力将铜镜放在棉絮上,小心翼翼地包裹。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这些文物在地下存留了数千年还能保留如此品相,实属不易,其价值也十分巨大。为避免文物出土时受到损害,他们购置了一批崭新的棉絮以及泡沫纸,每件文物都要小心地包裹。

    在清理、取出文物的同时,考古所一名工作人员手持摄像机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拍摄,这将为考古研究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推荐阅读:

南京太平天国壁画馆用古墙砖打地基

南京瑞金路小学现明皇城石拱白虎桥

西安千年华严寺遭滑坡威胁 官方喊修一年未动

江南同里古镇保护工程获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中国名楼——南京阅江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