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瑞金路小学现明皇城石拱白虎桥
来源:扬子晚报网 作者:黄勇 日期:2013-1-22
“左青龙桥,右白虎桥。”华国荣介绍,白虎桥建于明初,是御河上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与青龙桥对应而设,以应风水之要。该桥连接着宫城与皇城水系,对于研究明代皇城的总体格局、水系安排,学术意义重大。
目前,为恢复该桥的历史原貌,已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该桥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虚拟复原,实现了真实场景的三维漫游。“为了白虎桥,瑞金路小学一栋楼修改规划,往瑞金路一侧(北)移了好几米。”华国荣透露,目前他们已对白虎桥进行了复址覆土回填保护。若干年后,学校搬走了,白虎桥可能再挖出来揭示给全南京市民。
其他重要考古成果
新罗诗人笔下双女坟就在蒋山村
高淳县蒋山村,很多南京人还不知道,但是部分文学爱好者对唐代新罗国(今韩国)诗人崔致远的佳作《仙女红袋》记忆犹新——“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jiōng,泉扃指墓门,也指阴曹地府)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倘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会,与君继赋洛川神。”
这首诗的原型出自固城镇历史文化名村——蒋山村的双女坟。去年,南京市博物馆在该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调查面积170万平方米,对该村双女坟、招贤驿、古驿道、四牌岗等遗迹进行了勘探,勘探面积5226平方米,基本摸清了蒋山村地下文物埋藏情况。
勘探证实双女坟为一座前后双室的东汉墓葬,从而证实唐代崔致远在《仙女红袋》中所记的内容——“调授溧水县尉,尝游县界招贤馆。馆前有古冢,号‘双女坟’……”——确有依据。这也为该村今后文化旅游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6座徐达子嗣墓藏在南林大
去年,考古人员在南京林业大学建设项目中勘探并发掘了六朝至明代墓葬46座,出土金、银、铜、铁、石、玛瑙等各类珍贵器物120余件。其中有6座明代砖室墓的墓主可以确定为徐达子嗣,包括券顶砖室墓和石板平顶墓两种不同形制,为深入研究明代徐达家族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经市文物局协调,已确定对这批墓葬进行保护,目前正根据南林大的建设进行规划。
再现明开国功臣沐英2座家族墓
建别墅发现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家族墓地曾引起轩然大波。去年,考古人员在江宁区将军山项目勘探并发掘六朝、宋、明清时期墓葬24座,新确认了两座沐英家族重要成员的墓葬,墓主分别推测为沐英七世孙沐绍勋、八世孙沐朝辅;在沐崑、沐绍勋墓前还发现了神道、碑亭等遗迹、遗物,极大地丰富了对明代沐英家族墓地排葬规律和规划布局特点的认识。
今年,这两座墓仍在进行发掘工作,发掘完成后,文物部门将建议对这两座重要墓葬及墓前设施进行保护。
高科技地磁法发现疑似古代墓葬遗迹10处
江宁区祖堂山社会儿童福利院项目曾发现过明都知监太监洪保墓,而且原始地形地貌保存较好,极有可能埋葬其他古代重要遗存。
“然而该地地表以岩石层为主,传统‘洛阳铲’的普通勘探手段难以进行。”华国荣介绍说,南京首次采取地磁法和高密度电法等地球物理探查手段对该项目区域进行了全面勘探,共发现疑似古代墓葬遗迹10处,为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高精度磁力仪通过获取磁场数据,从而获得古遗址的内部结构、位置、规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推荐阅读:
西安千年华严寺遭滑坡威胁 官方喊修一年未动
江南同里古镇保护工程获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松桃寨英古镇“裕国通商”抢救修缮工程开工
2012 贵州考古发掘震惊国内考古界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