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泾县黄田村古民居保护将打造成全国示范工程](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17172954859.jpg)
皖南泾县黄田村古民居保护将打造成全国示范工程
昨天的会议,是我省17年来再度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记者了解到,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省有2000多处文物消失。我省今年将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程”、“古村落古民居利用工程”等六大工程。其中大运河申遗已经进入倒计时,2014年将确保申遗成功,古民居保护也将在今年打造成“全国示范”。
确保大运河申遗明年成功
在最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里,作为45项文化遗产之一,大运河位列榜单第一名,我省也将与北京、天津、河南等7个省市携手,冲刺世界文化遗产的选拔。按照计划,今年6月,我省将必须完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及泗县运河故道等申遗点段的本体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工作,逐步拆除运河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违法建筑,清理生活垃圾。宿州市泗县境内保存的28公里运河故道,是大运河遗址安徽段唯一一段水道,也是跨越8省市的隋唐大运河为数不多的保存至今的“活运河”,发挥着灌溉、分洪的水利作用,6月前我省将改善这条古运河故道的水质,建立省、地市级检测和档案系统。6月,将迎接国家文物局专家考察,8月,将迎接联合国专家实地考察,确保2014年申遗成功。
我省2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今年,我省还将启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据了解,这次普查的范围主要是事业单位、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将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和登记,普查历时4年,2106年结束。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而在已经全面完成的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5005处,新发现17185处,登记消失文物2134处。而这些消失的文物中,除了自然损毁的,更多的文物是在城市建设中消失的。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作业采用较多,很容易对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古迹造成毁灭性的损坏。一些“旧城改造”改变了建筑格局,也造成文物价值丢失。
古民居保护打造“全国示范”
古村落、古民居是我省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皖南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有100多座,古民居有8000多幢,其中有不少分布在黄山市。截至2012年,黄山市共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了83个古村落和1060幢古民居保护。由于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认领,还有284幢古民居被认租、认领、认购。今年我省将启动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配合国家文物局实施泾县黄田村和徽州区呈坎村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维修示范工程试点。记者了解到,始建于宋代的黄田村村内现存清代古建筑40余处,河岸和道路全部是石块砌筑,河上还架设石桥十几座。黄田村古建筑群的建筑设计和营造被认为是集清代建筑艺术、技术之大成,是古代皖南民居建筑精品的代表作。在今年的试点中,将通过保护维修,在这两个村建立一套科学维修保护标准,同时探索古民居保护利用的新途径,打造成全国示范工程,对今后全国其他地方的古民居保护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推荐阅读:
武汉汉正街拆迁清末老砖被当街卖
阜阳市又新增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古建筑保护尚无法可依
优秀近现代建筑渴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