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胶东科举第一村”历史文化缺失 现状令人心忧
来源:半岛网  作者:张彬 刘向南  日期:2012-9-10

一些独有特色的小四合院都已经荒废

一些独有特色的小四合院都已经荒废

南塂村残败的老房子与不远处的新房子对比鲜明

南塂村残败的老房子与不远处的新房子对比鲜明

    在“一人榜上有名足以光宗耀祖”的科举时代,港城一个小村庄在400多年中有200余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这个村便是位于莱山经济开发区、有着“胶东科举第一村”美称的南塂村。然而,如今“科举神话”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这种状况让南塂村村民非常忧虑。

    “我们杨家历代都是官宦大家,出的官不计其数,在胶东地区很有名气。”9月5日,南塂村村委主任杨典福介绍说,南塂村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村落”,明末清初由先祖杨燦在此建村,经过历代繁衍,至今已是一个拥有1300多户、3560人的大村。“塂”即坡的意思,由于南塂村建于午台村以南的山坡上,明清时期村民们多称自己的村子为“午台南塂”。

    据了解,南塂村不仅通过科举成就功名的人数众多,留下了“文武同科”“父子武举”“祖孙同榜”等科考佳话,而且这些人都因勤政爱民、为官清廉留下了无数佳话。

    如今,老南塂村早已消失在了现代人的视野中。村民称,村里的古建筑经历了刻意破坏及拆除后,现在的南塂村已和一般村落无异,南塂村杨氏家族的历史也濒临着被遗忘的危机,这让村民们深感忧虑。为了不让家族的历史“像浮土一样消失”,村委创办了一个名为“神州杨氏网”的网站,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同时,杨瑷军还在做杨氏家谱的修复工作。

    一个家庭繁衍出“科举第一村”

    午台南塂杨姓的始祖——杨燦是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乐山社冶头村人,1576年,由于时局动荡,杨燦居家迁往午台南塂,在此定居、繁衍后代。400多年,一个家庭演变成了如今3000余人的村庄。期间,他的后人通过科举考试成就功名的人世代不绝。其中,有据可考的便有进士6人,举人18人,贡生、庠生等200余人。

    众多先贤中,杨维乔和杨涤生最为村民所称道。前者是清翰林院庶吉士、直隶口北道道台兼山西布政使衔,官至从二品,以为官清廉、不避权贵成就一时佳话;后者是莱山区第一位共产党员,著名革命人士,曾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83岁的杨兴杰说,维乔公便是他的祖先,午台南塂主要靠他的四个儿子繁衍至今。400年里,从南塂迁出去的就有700多户,往外延伸出来至少20多个村。

    高高架起的屋脊、图案各异的瓦当、如鳞片般密密麻麻排列的黑瓦、石头垒起的地基……眼前的一切虽然没有生命,却凝结着一份份厚重的家族历史。

    名人故居住满外来租户、杨氏牌坊被用来垒猪圈、“古董”房被大量拆毁……9月5日,记者来到莱山经济开发区、有着“胶东科举第一村”美称的南塂村,除了不多的几栋黑瓦老房,已经很难寻觅到南塂杨氏家族昔日的盛景,科举文化在该地已经“荡然无存”。

    现状古韵犹存:街道和老房子,充满着古村气息

    9月5日中午时分,记者到达南塂村。进入村子的道路两旁,几排新建的楼房整齐地排列着,在一个十字路口处,一块石碑上刻着“南塂村”三个大字。

    村里的道路已被铺成石板路,街道全部横平竖直,一条主干道两旁有很多小巷子。据村民介绍,南塂村里没有死胡同,在村里开车从不用担心没法掉头,足见老祖宗的智慧。

    “我家的房子至少有300多年历史了。”村民杨明远家仍住在老房子里,在他妻子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老房子里,穿过门洞,便能望见前院的照壁。南屋里还留有清代的木制雕花隔断。“你看这墙多厚,冬天冻不透,夏天晒不透。”她说,“屋檐上的木材都是垒上去的,没用一个钉子。”

    现状文化断层:都奔着钱去了,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站在村子里向南望去,远远地可以见到一座小山。据村民讲,这座山叫做珠山,因为远看像一颗明珠,山东西各有一湾龙潭,凑在一起,蕴含着“二龙戏珠”之意。因此,午台村一带历来便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经历了文革后,‘地气’就一点点耗光了。”78岁的村民杨守勤说,文革那些年,村里有文化的人被批斗的批斗,打倒的打倒。“权力、财富只能传三四代人,文化却能传承几十代而不绝。”杨志超说,这是南塂杨家历代多出功名之士的原因,而知识、文化的断层也同样解释了杨家的衰落。“现在大家都奔着钱去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早就抛到一边了,南塂村的科举文化已经荡然无存了。”杨志超强调着“荡然无存”四个字。

    现状古迹遭毁:杨氏牌坊的底座,竟被用来垒猪圈

    在历史的洪流中遭到破坏的,除了文化,还有南塂村大批的古建筑。“老南塂村现在是一点也看不到了。”杨守勤说,曾经村子里有八宅、六宅、四宅,建得都很气派,不过它们“烧的烧、砸的砸”,早已不见了踪迹。

    据介绍,文革期间,村里一些经典的建筑,包括杨氏牌坊、三座祠堂等都被拆毁了,而曾经的杨氏牌坊在文革中被拆毁后,底座被用作了桥墩,甚至垒了猪圈。

    而村中的老房子也难逃厄运。今年35岁的杨冬仁说自己小时候,村里的老房子还很多。“1983年单干以后,家家都有钱了,谁还愿意住老房?”从那以后,家里的儿女成家时,都会拆旧房盖新房,于是大批的老房被推倒了,只剩下几栋“古董房”。

推荐阅读:

河南百年老宅将拆迁 保护名录成空文

武汉老建筑保护纳入官员考核成绩

平遥古城离迪士尼公园有多远?

山西整体保护“万米长城”上的古村落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山西介休五岳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榆次后沟古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山西灵石静升镇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承德皇家寺院 普宁寺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天下第一会所 河南社旗

类别总体布局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
 ·多地复建古城因资金不足搁浅..
 ·古城复建是追求政绩 改善民生..
 ·多地现古城复建潮 主要为带动..
 ·对待古城 编新不如述旧
 ·拆“真文物”建“假古董”
 ·古建筑保护如何做到公私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