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开封到洛阳“复古”工程多受质疑
来源:法制网 作者:赵红旗 日期:2012-9-5
开封重现汴京有压力
“不管是白马寺扩建,还是‘河洛古城’项目的运作,都应依法纳入规划管理。”杨红朝认为,《按照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其他受保护的建筑应当编制保护规划,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报送审批、备案。
《按照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明确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和公众的意见,并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听证会举行三十日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的代表应有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利害关系人参加。其中,利害关系人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杨红朝认为,根据立法本意,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而记者在开封市采访时,不少市民都对旧城改造表示关注,但对北宋“汴京”如何重现、资金何来并不知晓。
9月2日,在开封市西棚板街东口,市民李先生指着有积水的路面说:“我做梦都想着政府对我们的居住区进行改造!”
“昨天,下起了阵雨。”李先生叹口气说,“一下雨,路面就积水,外出很不方便。政府把我们这一块卖给了开发商,如何改造传言很多。”
李先生的居住区就是开封市有名的棚户区,存在吃水难、排污难、取暖难、入厕难等问题。按照开封市的说法,目前开封老城区内,仍有5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需要改造,约占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的一半。全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将于2015年底基本完成,预计将涉及8万户居民,相当于开封老城区三分之一的人口。
住在宋门里的居民魏慧芳说:“俺一家三口挤在10多平方米的房子中,住得很紧张。能住上新房子是我最大的愿望。希望政府赶紧改造,俺100%支持!”
“俺关心的是啥时候能住上新房子,不知道政府咋建‘东京汴梁’。”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珍贵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1945处,人们称开封为“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民谣说“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六座城”。文物考古已经证实,开封脚底下还珍藏着六个辉煌朝代,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下文物宝库,“城摞城”已成为开封鲜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特色。“如果政府把棚户区改造与‘复古’的规划公布于众,主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会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而不是热炒。”杨红朝认为,开封的棚户区改造与“复古”规划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果让居民参与进来,不仅会减少阻力,还会让政府决策更加公开、透明。
事实上,开封市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居民们的压力
在被当地居民称之为“开封第一巷”的双龙巷里,不到500米的距离已经入住了两个征收工作组。工作组负责落实《双龙帝苑建设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和《顺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双龙帝苑项目实施房屋征收决定的公告》,其中征收范围为“西起解放大道,东至北刘府胡同,南至双龙苑,北至联合街”。
“双龙帝苑项目是我区‘两改一建’工作中率先实施改造的项目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到随后开展的诸多项目,必须下大力气,确保一举成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以后的项目实施树立标杆。”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征收工作组工作人员说。
尽管当地政府改造棚户区的决心大,当地居民也希望改善居住环境,但房屋征收过程中的补偿问题还是让许多人犹豫不决。
“双龙帝苑项目实行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方式,然后由我们自己选择。”当地一位居民说,“如果是房屋产权调换,就是要搬到10多公里外的魏都路去,远离从小就熟悉的环境。如果是货币补偿,补偿的钱又不够在原来的地方买一套合适的房子。”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2月9日开封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即“两改一建”)动员大会召开后,在关于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补偿争论已经屡见不鲜,为了保证“两改一建”的顺利进行,开封市甚至动用行政手段和媒体曝光来干预。
“如果个人对补偿有意见,单位就要出面干预。”开封市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开封市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在当地媒体和网站上专门刊登《开封市“两改一建”工作监察督导通报》,对在“两改一建”工作中行动迟缓的单位进行曝光。
第三十一号督办通知是下给开封市文物公园局的,上面有着这样的内容:“你局所属龙亭公园职工李涛,应补偿金额274030元,本人要求现金补偿60万元。希望尽快与开封市龙亭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房屋拆迁工作指挥部联系,并积极做好李涛同志的工作。”
“复古”重建被指让利开发商
“居民与政府在补偿上的矛盾,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动用行政手段,帮助房地产开发商与民争利。”河南大学一位学者说。
《开封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显示,开封老城区居住用地、混合用地、商住用地的规划比重分别为30.37%、4.54%、7.57%,共占到规划面积的42.48%;而文物古迹用地和绿化用地的规划比重只有2.62%、21.32%。
而在一张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绘制的《古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上,开封老城区大片地方都被代表居住用地的黄色和代表商住用地、混合用地的红色涂满。这张规划图上显示,龙亭公园西南方向将会出现十多个住宅、商住开发项目;公园西边大片土地主要是住宅用地;北边天波杨府对过的大片土地上已有九鼎雅园、天下城、文昌小区、宋韵雅庭、天伦苑、丽水皇庭等多个住宅项目。
“几年前,开封开始筹划复建金明池公园,但最终却演变成了一个房地产工程。”在金明池公园,当地一位知情者说。
金明池是北宋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宋代东京舜天门外,遗址就在目前的开封西郊。这里原为北宋水军操练之所,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记录了这一胜景。
这位知情者说,金明池园林水城工程早在2001年就由开封园林部门主持开工,按照当时的规划,要建一个面积大约为2000亩的公园,其中水面就达到800多亩,但后来就转让给了房地产开发商。
如今,金明池公园只有四栋复建的建筑,算上公园的水面,大约有四五百亩的样子。这就意味着,原来规划范围内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都被房地产商用作商业开发了。
“‘复古’打的是文化旅游牌,涉及到文物古迹保护、公共资源配置、居民拆迁安置等问题,如果没有经过民意的充分酝酿和各方利益的多维博弈,就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民主决策,也很难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出现杂音是在所难免的。”河南大学一位学者说。
推荐阅读:
东阳乡土建筑营造能否支起传承大厦
无围墙缓修缮低门票 柬埔寨简朴最美
640“岁”嘉峪关进行为期3年“大修”
多地复建古城因资金不足搁浅 开发模式遇瓶颈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