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然文峰塔
浩然文峰带来俊男女
从资料上获悉,澄迈县白莲镇儒扬村有一座建于1945年的浩然文峰塔,于是记者决定前往探古。来到宁静的儒扬村,听说记者要寻找浩然文峰塔,一名热情的村民给记者当起了向导。在村民的带领下,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村道一直往村郊走,穿过一片水田,就来到了古塔的所在之处。只见这座位居水田旁边高地的古塔已经被藤蔓所缠绕,资料所记的“浩然文峰”匾额已经被绿色植被所遮盖,但塔的整体概貌仍可辨识。四方形的石塔由规则条石干垒而成,共有八层,目测高度大约有八、九米。石塔坐西向东,正对着该村小溪流出的方向,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塔镇水口”吧。说起建塔故事,村民满脸骄傲地告诉记者,在这座石塔未建起之前,该村村民经常生出各种各样的缺陷儿,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全村合力建起了这座风水塔,其后,村民子弟不论男女,个个都是让人惊艳的美少年。

文笔峰塔
文笔峰塔钟馗镇妖邪
在澄迈县老城镇文大村,也有一座类似的文笔峰塔。当记者来到文大村北郊的时候,这里正处在一片开发的火热气氛中,滨海的这片土地将要迎来新的工业项目,古朴的石塔突兀其中,显得有些另类。文笔峰塔高约十米,呈四方形,共有十级,其中第四级上书有“文笔峰”三字,在第二层的四个转角处,还刻有钟馗画像。据《文大村志》的记载,文笔峰塔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3年),相传明崇祯年间文大村附近的海边一带瘟疫横行,人畜死亡严重。文大村里的读书人因此提议建一个既能避邪又能开文运的塔,于是就有了文笔峰塔的落成。
当然,作为“镇水口,补风水”的风水塔有时候也并不灵验,万宁市万城镇的青云塔就是一例。据了解,青云塔前身“文魁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可是,还没完工就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过了将近100年,在清朝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的时候,不信邪的当地人又凑足了银两原址重建,不久后也是被洪水所毁。由此可见,所谓风水之说,有时候也是颇具讽刺意味。
敬字塔
在海南的古塔建筑中,有一种形制独特的种类,那就是“敬字塔”。说它独特,其中之一是儋州独有,外地皆无;其二是这种“敬字塔”体现了当地一种崇学尚教、尊重文字的优良传统。在儋州地区,曾经有一首传统民谣这样传唱:
正月正,挂红灯;二月二,扎竹刺;三月三,插金簪;……
八月八,烧宝塔;九月九,熬盖酒;……
其中的“八月八,烧宝塔”说的就是敬字塔的传统风俗。据了解,在古代的儋州地区,所有写有字迹的废纸都不能随便丢弃,而是要集中存好,等到了八月初八这一天,由母亲带着家里的学童来到村里的敬字塔前,经过一番祷告之后将这些废纸放进敬字塔内点燃焚烧,这一习俗寓意着尊重文字的人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家中的学童也会学有所成,最终金榜题名。儋州地区的这种民俗是如何形成,现今难以考究。相传文昌帝君曾作《劝敬字纸文》,要人珍惜写过字的纸张,用完以后要集中焚毁,以免文气流失。儋州的敬字烧纸习俗,或许因袭于此。
根据儋州文化部门的资料显示,目前发现的敬字塔共有17座,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最早的建于明嘉庆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这些敬字塔多为石头建造,造型多为方形或八角形,相比起风水塔和佛塔,儋州敬字塔显得袖珍不少。敬字塔的首层一般是实心,二层空心开门,供烧纸之用。塔刹有仰莲、宝珠、葫芦、雄狮等多种形制;塔身上或多或少雕刻着象征文运昌盛、福禄寿喜、子孙繁茂的吉祥图案。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儋州排浦镇的镇远村内还保存着一对石砌的敬字塔,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据村民介绍,这对敬字塔应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塔内的烧纸室,还留有烧焦的痕迹。记者询问了附近的几位村民,现在村里是不是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烧纸习俗?回答都说已经很少见了。
推荐阅读:
云南木府的繁华与没落
宁夏海原天都山石窟
四川宜宾冠英古街
四川三苏祠的历史价值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