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反复强调三苏祠不是普通公园,而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古迹。在此,记者简单列举一些关于三苏祠历史价值的小知识,以飨读者。
三苏祠的来历
三苏祠,本为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苏东坡在《东坡别集》里写道:“昔吾先君、先夫人僦居于眉山之纱縠行。”元代,眉山人民为纪念三苏父子,将三苏故居改为祠堂。《四川通志》上说:“三苏祠,在州治西南,即纱縠行苏洵故居,元建为祠,洪武间重修。”
明朝末年,三苏祠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四年(1665年)起,三苏祠在原址上模拟重建,并逐年维修、添修。祠堂主体建筑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由前厅(古祠堂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三苏祠主体建筑至今保护完好,古树、名木也保存较好,是一座典型的清代西蜀民居风格的园林式文人祠堂。它集三苏故居、祭祀祠堂和园林为一体,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纪念三苏的祠堂。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二级博物馆,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苏祠为四川服务名牌。2010年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苏祠里有哪些名胜古迹
三苏祠内,共有古建筑18处。像飨殿、来凤轩、披风榭、百坡亭、苏宅古井等,都是游客们经常游览休憩的地方。记者以几处著名古迹建筑为例,对于它们年份、来历和历史价值您可知道吗?
飨殿,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康熙五十年(1711)曾予维修。飨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所建。飨殿前院有个巨大的香炉,是今日的三苏祠管理者专为来此拜谒三苏的游客准备的。
来凤轩,原名济美堂,为清代所建,曾作木假山房。清嘉庆十七年(1812),赵来震主持重建了木假山堂,并将其更名为济美堂。1982年,在维修济美堂时,又更名为来凤轩,取北宋梅尧臣“岁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之意。
披风榭,原为南宋魏了翁凿环湖时所筑,中有东坡遗像。南宋大诗人陆游来眉山,曾登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并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一诗。然而时代变迁,昔日的披风榭已经不在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眉山人民为纪念苏轼、魏了翁、陆游,在三苏祠内重修了披风榭,因原来的规模样式已不可考,故未绘制东坡遗像。
百坡亭,也是南宋魏了翁凿环湖时所筑,后来同披风榭一并损毁。1928年,眉山人民为纪念苏东坡,并希望有更多东坡式的人物出现,在三苏祠瑞莲池上修建了如今的百坡亭。
苏宅古井,是当年三苏父子饮水用的井。相传此井与蟆颐观中的“老人泉”相同,是明朝末年三苏祠被毁时遗留下来仅有的几处古迹之一。如今的井水,可供游人洗手,因这里自有“圣水净手书锦绣文章”的说法。
除了古迹建筑,三苏祠还有极为丰富的馆藏,有古籍缮本、陶瓷、书画,特别是三苏文献在三苏遗迹遗址地中收藏最为丰富,其历史价值难以估量。
推荐阅读:
鹰潭北极阁及其传说
福州陈衍故居的台湾情缘
天津仓门口教堂
江西宜春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