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自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延绵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遗存、历史文物、历史古迹俯首皆是,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饱经战乱动荡和自然灾害破坏,现在已岌岌可危。无棣县旅游开发指挥部对全县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与挖掘,结合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开发为旅游景观,实施了历史文化资源“唤醒工程”,并使其成为该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正本溯源,建档安家
由于历史久远,好多历史文化遗迹、文物散落遗失在民间,县旅游开发指挥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历史文化资源征集方案,在社会参与、部门提报、民间选送的基础上,确立了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
在此基础上,指挥部组织文史专家对全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多次普查、调研、论证、勘察、评审,按照历史性、内涵性、鉴赏性、带动性原则,从全县263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遴选出142处,进行了挖掘整理,提出了挖掘与开发的方案,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正本溯源,建档安家。
分类保护,挖掘内涵
历史文化资源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县旅游开发指挥部为便于统筹与管理,保护与挖掘,从古建筑、古遗迹、历史人物、风土人情、自然遗迹、民风民俗等方面入手,对全县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将全县历史文化资源分为古城文脉区、古城古墓区、千年古桑自然遗迹区、碣石山名胜区、贝壳奇堤世界景观区、黄河文化遗迹区、水湾枣园风情区、无棣知名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9大区域,并根据实际情况或进行修复、重建,或树碑、立传,或搜集史料、编写故事,或组建队伍、培养传承人,或创意策划、研发产品,深入挖掘其文化与内涵,为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输氧造血”。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为保障历史文化保护与挖掘工作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责任单位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制订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事情有专人负责,资金拨付到位。指挥部在及时调度、统筹全局的基础上,组成文史专家智囊团,定期会商,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的科学指导与跟踪服务工作。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体验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让该县的历史文脉和深厚底蕴更好地与旅游产业彼此渗透和有机融合,给该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推荐阅读:
“梁祝故里”何以成了“政绩闹剧”?
开封“复古”计划:让人揪心的一场“豪赌”
宣城千年古塔上演“乾坤大挪移”
东莞茶山塘角村投入230万重修两间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