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婆古迹”碑刻重现天日
7月7日,在江西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高高的浙岭上,失踪多年的“堆婆古迹”碑刻被发现重现天日。
当日,南昌大学几位学者来考察婺源碑刻时,意外发现了“堆婆古迹”碑刻。据发现者表示,当时碑文字面朝下,背面朝上,铺于小路沟。村民带路时说,碑的碎片上有文字。当翻转主体碑石发现,原来这就是失踪已久的方婆堆碑记。此碑刻立于清朝,碑文阴刻四大字“堆婆古迹”,边有小字记述里人詹氏刻立的时间及方婆事迹。
五代时,婺源浙源浙岭(吴楚分源古驿道、徽饶二州的必经通道)岭头。有一孤寡方姓婆婆,住此岭烧水供过路行人免费饮用。后方婆婆,逝世于此,路人感其恩德,埋之,并长年累月的捡石块堆护方婆冢,方婆冢高5-6米,长宽11米多。徽州婺源人承方婆遗风,沿道五里十里设茶亭路亭,义务的服务于行人,成为徽州人乐善好施风气的源头与榜样。明朝学者许仕叔有《题浙岭堆婆石》,其中“乃知一饮一滴水,恩之久远不可磨。”被世人广记。清代,有人立了一块碑刻,纪念方婆的乐善好施。解放后浙岭方婆堆碑失踪。
如今,“堆婆古迹”碑刻重现天日,成为了研究古徽州民俗文化的有力证物。
推荐阅读:
台400年澎湖天后宫限期拆迁 侵占公有土地?
无锡礼社古村:“历史文化名村”有了保护规划
西夏陵 距离世界文化遗产有多远?
山东沾化县“文化古城”文庙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