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剑门关古镇
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前后,各地的政府部门、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文物保护工作者看起来都非常忙碌,各种各样看得见的活动充斥在媒体的报道中。然而与可以看到的古村落、古建筑的消失相比,还有另外一种文化遗产的“濒危”更加迫切地需要求解,那就是保护的心态和方法……
在保护的名义下发生的破坏
如果我们观看摄像机在乌镇、西塘和周庄录下的画面时,会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建筑的风格到色调
为了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一个由电视和文字记者组成的小组持续工作了3个月,调查探访的主题是“文化遗产,是否存在濒危”。他们选定的是古村和古镇。
一组人去了江南水乡。2006年,乌镇、西塘、周庄和甪直,组合为“江南水乡古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乌镇划分为东栅、南栅、西栅和北栅。1999年,乌镇东栅开发工程开启,2001年,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然后是规模更加宏大、围墙更高、效益令人惊羡的西栅。然而随着游客的蜂拥而至,真实、完整的风貌逐渐缩小变少,各种“再现”、“重建”成为最多最大的部分。
专家开玩笑说,乌镇,已经可以说是半真半假的了,从列入“预备名单”至今,也就不过短短的七八年。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年乌镇的有些建筑材料都是从其它村镇购进来的,或者是仿古建筑,现在问题是这些村镇看见乌镇发展起来以后,又建了一些新“古镇”,这种互相模仿的现象天天都在发生,最后大家都没有特点了。如果我们观看摄像机在乌镇、西塘和周庄录下的画面时,你会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建筑的风格到色调。甚至你在中国的许多古镇都可以看到似曾相识的建筑。
大家关注的还有丽江古城,它的变化是悄然发生的。除了过度的商业化备受批评,还有水的问题。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述丽江古城的文字中,有着这样的描述:“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水,在丽江文化遗产构成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丽江古城的房屋多粘水而居,随着水势构成一条与河流并行的建筑长廊,水道密布穿墙而过,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景观。水道与黑龙潭连接,黑龙潭为古城储存着来自玉龙雪山上的融水。
北京大学的阙维民教授自2002年开始关注丽江生态环境问题,按照阙维民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10年间,玉龙雪山的雪线上升了110米。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时间,黑龙潭水位急降,这是非常严重的,以前即使是在大旱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就意味着每年的雪线上升了10米。如果玉龙雪山没雪了,黑龙潭就没有水。2005年我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黑龙潭附近楼堂馆所的建设,从黑龙潭的上游引走了一部分水,然后在黑龙潭的下游又扩展湖面挖了许多湖,加剧了水的蒸发度。”丽江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中,水的原真性自然就消失了。
清华大学的吕舟教授也觉得丽江是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例子,它对我们保护活态文化遗产会有很多的启发。事实上成为世界遗产后,是在严格的监测之下的,比如说游客到了那儿,觉得哪儿不好都可以去反映。从世界遗产管理的角度,接到这些投诉就会做反应性监测,但是大家为什么还是觉得丽江变了呢?
“主要是以前的丽江很宁静,当时那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但从90年代到今天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丽江不可能不变,一年有多少游人到丽江去,带去的都是外来的文化。外来的文化必然要冲击原来的文化,因为相对隔绝,独特性才能保存,现在这种交流的密切程度,包括像我们在丽江常见的这种酒吧、咖啡馆必然对当地要产生巨大的冲击。”当地的人也要改善生活条件,大量的人离开古城搬到新城去,丽江变成了一个旅游城。丽江一年全是旅游旺季,没有人考虑环境的容量可能完全支撑不了这种人流量。
丽江和乌镇只是中国众多城镇发展的缩影,某种程度上它们的保护程度还算不错的,其它地方可想而知。
推荐阅读:
重庆云阳县一座清代古民居保存了300多年
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档案首次公开展览
学者称京杭大运河再不复航则会彻底消失
西安一财神庙欲上市 突破社会底线遭质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