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国家级文保单位 >> 正文
晋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庙
来源:晋城新闻网  作者:陈亮 焦宇  日期:2012-6-8

晋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庙

晋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庙

晋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庙

晋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庙

    潞城镇石掌村位于陵川县城东南,该村地缘优势比较突出,可谓是“枢纽”。记者曾多次途经此地,感受到此地的交通便利,却全然不知这里还有座“国保”级文物——玉皇庙。从少得可怜的历史资料和少数寻访者含糊其辞地描述中,记者愈加感受到石掌村玉皇庙就像一处迷雾笼罩的自然美景。带着好奇又有点敬畏的心情,记者走近这座古庙,领略其神秘风采。

    石掌玉皇庙的山门

    碑文记载至少重修三次最早为明万历十一年

    5月28日,在陵川县文物局工作人员段明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石掌玉皇庙,庙门紧锁着。段明月随即联系到古庙看门人。

    在等待看门人的间隙里,记者先对古庙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观测:玉皇庙位于一个由南至北渐次抬高的自然山坡地形上,整体看上去颇有气势。整座庙东西大概占到九间房的宽度,山门正中为三开间抱厦。抱厦上的木雕有多处破损,但整体效果依然恢弘。雕梁上的龙饰雕工细腻,同时又气势磅礴;人物表情清晰圆润、栩栩如生。段明月介绍:“这三开间抱厦重修于民国时期,不过,在工艺上丝毫不逊金元时期,这样精巧、华丽的古建陵川罕见。”

    20多分钟后,在田里劳作的看门人张宝花姗姗而至,将山门开启。

    我们进入山门,门内有一屏风,屏风很简陋,为村民所修,大概起个挡风的作用。但尽管如此,记者仍感到穿堂风的猛烈。进入院内,回首而望:山门的内侧是一座倒座舞台。此时,村干部李贵龙为我们一一作了介绍:“此舞台两侧耳楼各四间。耳楼上层在演出时作为演员休息、化妆之所,下层在日常用作厨房、库房等。属于晋东南地区比较常见的庙宇布局。十多年前,这里还是村里唱戏、赶庙会的主要场所,直到被文物部门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才被保护起来,并派专人看守。”

    拾阶上行,环顾整座院落可以看到,这里东西两侧的耳殿、配殿、耳房、配房、廊房等建筑一应俱全,总的风格比较类似,部分建筑特点略有不同,据判断,这有可能是后代多次重修所致。不过,由于这些配房皆出现较严重的损毁,不得进入参观,并没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地方。只有东西两通石碑,记载着庙宇的历史延续。据石碑记载,石掌玉皇庙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行过一次重修;清咸丰四年(即1854年),该庙再次重修,并增修下院东西配房,创建戏台,不过,这次维修历时时间很久,直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工程才全面竣工。另外一次重修是在民国六年(1916年),此次修建增加了山门前抱厦。

    看到记者对碑刻感兴趣,看门人张宝花打开了话匣子:“这里以前还有一座更古的石碑,我小的时候还看见过,不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庙正殿做仓库用时弄丢了,也有可能是埋在庙里哪个角落了。”遗憾的是,该庙的详细创建年代至今无从考证,也许那块遗失的古碑正是解开此谜的钥匙。

    正殿东南屋檐已经局部坍塌

    正殿门前石柱上盘龙雕塑已无迹可寻,山门的内侧是一座倒座舞台。

    正殿位于古庙院子的最高处——第三层院落中心的石砌台基之上,据目测,石基高度约1.2米左右。在正殿门口,记者俯视这座建筑,细数院内东西两侧共有配房二十余间。总体布局归纳起来可看作是“一线、两行、三层、东西对称”。“一线”指南北中轴线一条,由南而北为山门、正殿。“两行”即与中轴线十字交叉、东西一字排列的称为行。庙院南端为第一行,山门居中,两侧各建耳楼四间;庙院北端为第二行,正殿居中,两侧建耳殿各四间。“三层”是指山门与正殿间依地势逐渐上升分为三层院落,山门、东西看楼围成第一层院落,东西廊房围成第二层院落,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房围成第三层院落,每层院落间有台阶相连。“东西对称”是说中轴线东西两侧的建筑除部分略有不同外,总体规模、样式基本相同,属于一座中规中矩的太行古庙。

    “正殿是玉皇庙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庙内最古老的建筑,是该庙的核心价值所在。”段明月手指正殿方向为我们介绍。他说,正殿的前檐铺作在后代重修时做过较大调整,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华栱刻作昂形,耍头刻作龙头形。殿内外构架均施彩画,根据碑文和实物判断,彩画应属明清之物。而后檐及两山铺属于早期遗构,现存大殿主体木结构为金代风格。

    记者仰视正殿上方,正殿结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梁架为前乳栿对四椽栿。大殿为单檐歇山顶,灰色筒板瓦铺制。此殿梁栿用材较大,前檐为四根石柱,檐柱侧角明显。东南屋檐已经局部坍塌,椽飞露在外面,急需维修。转角铺作为单下昂四铺作,昂为假昂,耍头刻作真昂。当心间补间铺作为在瓜栌斗上出45度斜栱,耍头刻作龙头形。两次间补间为四铺作,第一抄华栱刻作昂形,耍头刻作龙头形并且为真昂。转角铺作的里转中,正面与山面两次间补间铺作昂尾承托襻间枋,在第一抄华栱之上出斜栱一抄,并承托正面与山面两斜栱承托一抹角梁栿共同承托角梁,其中在正殿内的转角后尾中也应用了一简洁的抹角梁。整个大殿顶部全部采用木质材料,用材宏大。

    看门人张宝花骄傲地说:“石掌的玉皇庙在附近四乡八里是最好的古庙。”她手指正殿门前的两根石柱说:“这两根柱上以前是两条盘着的龙,现在都看不见了,那雕龙活灵活现的。”记者仔细一看,石柱上除有一颗锈迹斑斑的大号古钉尚存外,已经什么也看不到了。随后,张宝花又煞有兴趣地指着东侧台基凸出的一块不规则形石头说,传说这块石头会长的,也就是石掌村名的来历,最初叫“石长”。

    用材奢华的玉皇庙为何会修建在石掌村?正殿顶部木构为金代风格

    玉皇庙在古时的主要功用是什么?为什么用材如此奢华的玉皇庙修建在石掌村?

    这大概首先得从陵川的历史说起。记者通过翻阅相关史料得知,陵川自有城以来,金、元两代是陵川文化的鼎盛时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陵川县志》云:“陵川文化自隋置县以来,惟金、元两代最盛,明、清渐衰,入民国而尤衰。”在这一时期,陵川不仅出现了以郝天挺为代表的“郝氏家学”和以郝经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名臣、名士、名流,而且科甲连绵,人才济济,出现了名噪一时的武氏叔侄“三状元一进士”和赵氏“兄弟状元”。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治、文化背景,陵川的各类庙宇建设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通过现存的陵川14处国保单位名录来看,金代建筑就占到12处,由此可见一斑。

    石掌村为何会有这样的豪华建筑?这恐怕得从石掌村的地理位置说起。据史学家分析,从陵川12个金代国保建筑分布来看,有4个处在礼义镇境内,潞城镇3个,城关镇2个,附城镇2个,西河底镇、杨村镇、夺火乡各1个。这几个乡镇有一个共同特征:一是交通优势比较明显,自古就是陵川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二是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比较温和,是陵川县的主要产粮区;三是因交通便利形成了商品集散地,促使商业较为发达。也许,石掌村也正是因为具备了这几个要素,一座精美的寺庙建筑才坐落于此。

    陵川古时的庙宇,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它的教育功能。也就是“庙学教育”。据史学家考证,古代陵川的教育,是以“庙学教育”为主体,兼以“书院教育”、“私塾教育”和“义学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一个社会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先前村里的孩子到“庙上”上学,并不完全是经济条件的制约所致,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接受“庙学教育”的传承。

    除此之外,古庙应该还有一项重要功能,便是它的实用功能。据清同治时期重修碑刻记载,当时玉皇庙重修,除正殿外,还增修下院东西配房六间,并创建三间舞楼,随带东西配房八间。另外,还修建了马厩、牛屋、厕所等公用设施。也就是说,古人修建时就已经考虑到该庙的实用性,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村里人提供了精神活动的场所,也为南来北往的商贾行人提供了栖身之地。

    采访中,记者还得知,石掌村的村民对此庙的保护意识很强,1990年,曾自筹资金对该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由于玉皇庙的特殊价值,国家文物部门也特别拨付专款,即将对此座古庙进行修缮。时日不久,我们将会看到一座巍峨的金元古建重新焕发熠熠光彩。

    【国保档案】

    国保名称:石掌玉皇庙

    保护现状: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耳房、配房。正殿东南屋檐已经局部坍塌,椽飞露在外面。

    始建年代: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明、清时代。

    入选时间: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阅读:

潍坊寒亭村于氏宅院民居

潍坊寒亭一孔桥

潍县万印楼

开封山陕甘会馆

编辑:菩提树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凤凰古城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张颜山旧宅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办事处邵家塂村中,东经121..
毓璜顶公园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是烟台市区的主要风景区之一。坐落..
 ·湖南道县何绍基故里修葺一新..
 ·尽显广府文化特色 广州番禺古..
 ·美国数百家邮局要成濒危历史..
 ·中国10年消失90万个自然村 村..
 ·金华山头下村“五行八卦”格..
 ·建德八百年新叶古村生生不息..
 ·山西古建筑的“大木之殇”民..
 ·鲜活的古建筑博物馆:每座古..
 ·太原纯阳宫:定位提升期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