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落大厝
鼓浪屿申遗,53个核心要素点是关键。那么,鼓浪屿拥有哪些“核心要素”呢?从今天起,我们将以时间为轴线,为您讲述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盘点鼓浪屿的“核心要素”。
五六月期间,鼓浪屿申遗工作将迎来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团的检查和评估,如果顺利通过此次“大考”,鼓浪屿将于今年8月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而获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
鼓浪屿的建设发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现今的遗存,不仅有进入20世纪后鼓浪屿在多元文化交融阶段社区大发展的丰硕成果,也包括了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外来文化进入鼓浪屿初期建造的,被沿用的各类机构设施等。
第一站,我们先来看看鼓浪屿早期本土文化的沉淀,主要包括早期延续下来的寺庙、道教宫观建筑———日光岩寺和种德宫,和以闽南红砖厝为主体的传统居住建筑———四落大厝和“大夫第”,以及反映出鼓浪屿早期与海洋文化诸多关联的历史遗存———日光岩与延平文化遗迹,还有重兴鼓浪屿三和宫摩崖题记。这些遗存延续自明、清两代,分布在岛上东部、西北部区域。
在此特别提到四落大厝。在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的鼓浪屿上,这样具有闽南传统的“红砖厝”民居,反而十分引人注目。它建于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即清嘉庆、道光年间。布局上背山面海,遵循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宅院的砌砖、石作、木作及彩绘等工艺制作精良,门、窗、隔扇、梁、斗拱等细部美不胜收,充分体现了闽南传统民居的艺术风采。
推荐阅读:
榆林卫城西城墙开始抢救修复 恢复历史原貌
新疆启动哈密12条“坎儿井”维修保护工程
拉萨小昭寺“修旧如旧”重现壁画神采
少林景区整改基本达标 暂不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