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门长春庵遗址的石碑还立在边上
昨日,商报关于海曙长春庵被拆的报道见报后,许多市民对这一历史建筑的去向深表关注。也有网友质疑,长春庵原来是如何定为文保点的,为何现在又撤销?昨天,海曙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海曙区文保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就长春庵拆除一事,接受了商报记者的采访。他们解释:经过相关专家的多次论证,长春庵已没有文物保护价值,目前的拆除行为是对长春庵实施“落架保护”(即将建筑构件拆除进行编号保存)。
长春庵的前世今生
记者从《海曙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报(第十二期)》上了解到,长春庵原为长春书院,在宋时为礼部侍郎高宪敏倡建的书院。因地近长春门,遂命名为长春书院。长春书院曾培养了包括高宪敏在内的兄弟五进士,一时被传为佳话。后长春书院改为长春观,供奉高氏先贤牌位。到清代,在长春观原址上构筑了长春庵,清同治元年因战乱被毁,同治十一年重建(摘自《鄞县通志》)。
海曙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建东介绍,历史上长春庵经过两次迁移,它原有三宸,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仅剩两宸。第一次迁移是在上世纪,在鄞奉路拓宽时第一宸(前宸)落架,只留下后宸。后宸于2008年解放南路延伸段工程建设时,由市建设部门再次向西迁移数米重建于现址,重建时大量文物信息已流失。
陈建东解释道:“由于多次搬迁,长春庵内的古构建大部分已经遗失,现存的长春庵是2008年3月重新修缮的仿古建筑。”
文保点为何被撤销
“2005年,市文保部门将长春庵作为市文保点。2008年宁波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考虑到长春门附近需要一个地标性建筑,而长春庵距离长春门比较近,且有古建筑风格,经过专家讨论研究确认其为文保点。”陈建东说,“长春庵内的古建筑构建几乎已经遗失,因此它作为市文保点仅仅作为地标性建筑而已,也就是告诉市民这里曾是长春庵遗址所在地,也标明长春门就在这附近。”
陈建东介绍,今年3月份,市级、区级相关文物部门联合相关专家对长春庵进行了多次论证,最终认定长春庵已无文物保护价值。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今年3月12日发布《关于同意撤销长春庵市级文保点的报告函》,根据《报告函》表述,“长春庵因为已经历经数次迁移,原有文物信息基本消失殆尽;重建时又添加新建筑材料,现建筑基本失去文物保护价值,更主要的是该建筑处地块北侧主入口和城市道路交通路口,以至于影响项目的交通规划,为利于该地块更好地建设和利用,建议撤销长春庵市级文保点。”今年3月12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最终发函,撤销长春庵市级文保点。
陈建东解释,现存的长春庵地处南郊路北侧地块,北起长春路,南至铁路桥,东临鄞奉路,西濒南塘河。“将来相关部门会在这一片区进行历史街区建造,而长春庵存在这个片区的出口,对今后的交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决定对其进行拆除。”
长春庵将何去何从
“不过不用担心长春庵的去向问题。”海曙房地产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沈意波对记者说,“长春庵并不是简单的拆除行为,而是"落架保护"。拆除之前,海曙房地产管理处已对长春庵进行了整体测绘,对主要构件进行标记处理,连新建筑构件也进行了标记。”
拆除后的长春庵构件存放在不远处的仓库内,将地基、砖头、柱子、房梁、瓦片等构件从下至上依次存放,以便于将来重建时所用。
“我们还请了专业从事古建筑拆除的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对长春庵进行拆除。”沈意波介绍。
推荐阅读:
卡萨布兰卡古建筑亟待修缮
云南镇沅县到底有多少古遗址?
丹凤对船帮会馆进行保护维修
苏州陆慕古御窑将熄火一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