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口渔都柳林湖风景
诗画望城的梦想之翼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是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望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从小城镇发展定位到总体规划布局,从重大项目铺排到建筑风格改造方案等等,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如在新康戏乡建设中,由专人上户征求户主对立面改造的意见,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前提下,根据户主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尽量满足其要求,获得了群众的理解与肯定。
近年来,望城区通过修建雷锋大道、金星大道、潇湘大道、金洲大道等主干道,构筑了东西相接、南北相连、整体互动的环形网状交通体系,成功打造了到省会长沙中心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城镇给排水、燃气、通讯、电力、绿化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其中,仅2011年就铺排小城镇建设项目47个,完成投资2.26亿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城乡环境面貌已焕然一新。
波澜壮阔的湘江时代,气势恢宏的幸福蓝图,成就了东方莱茵河畔的幸福望城,绘就了湘江母亲河岸的湖湘名镇画格。
创新小城镇建设的“望城样本”——对话望城区城乡建设局局长朱起志
亭台楼阁,麻石古道,东方莱茵河畔千年古镇唤起;桃源深处,山青水秀,东方莱茵河畔生态新镇勃发;产业支撑,经济繁盛,东方莱茵河畔经济强镇崛起,这里正是长沙市望城区的特色小城镇。从与时俱进到特色定位,从功能完善到产业支撑,创新小城镇建设,“望城样本”备受关注。
那么,望城是怎么创新小城镇建设的呢?记者采访了望城区城乡建设局局长朱起志。
时代钟声敲响发展命题
记者: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东方莱茵河”、“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华丽转身“省会第六区”的望城将如何在时代的钟声下,提出创新的发展命题?
朱起志: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望城区包括靖港镇、乔口镇、铜官镇在内的13镇1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是望城小城镇的创新发展命题。
“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两型”引导,统筹规划,望城区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城乡规划体系。
记者:在飞跃发展的新纪元,望城区“十二五”期间的小城镇建设目标是什么?
朱起志:“十二五”期间,望城区将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精致时尚、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宜居小城镇,实现全区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0万,城镇化率达55%。
湘江两岸小城镇是发展重点,我们将以滨水新城的建设为平台,打造与长沙主城区接轨的现代生态都市风情区;抓好靖港、乔口、铜官、新康等两岸城镇的开发建设;加快东城、桥驿、茶亭、格塘、白箬铺、乌山等集镇的整体提质改造,着力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水平,打造各具风情的特色小镇。
民生为本谱写幸福序曲
记者: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幸福新望城,望城区如何让城市功能向城镇农村延伸?
朱起志:民生幸福是小城镇建设的终极目标。近3年来,望城区城镇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以上,“九纵九横六桥四码头”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安全饮用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城镇“亮化”,“家家户户有垃圾桶,每组每村有垃圾池”,都是望城区小城镇建设提交的民生答卷。
望城区已全面构建了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与中心城区连接便利的城镇综合体。
记者:经济发展是幸福城镇建设的动力引擎,望城区如何在新时代下发动引擎?
朱起志:产业支撑是望城小城镇建设的动力引擎。“一镇一品”的产业战略,以产业提质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滨水新城,重点发展省会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光明村、千龙湖、靖港古镇、乔口古镇、长沙铜官窑、雷锋纪念馆等景点。
推荐阅读:
江苏:对待文化遗产莫急功近利
黄山市多部门共保徽州古民居
花垣县蚩尤村特色民居美如画
黄山“百村千幢”工程已投33亿元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