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庙](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4/2012416131841801.jpg)
福州文庙
![安泰河景](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4/201241613191639.jpg)
安泰河景
优越的儒学文化氛围
闽都福州,中唐以来,文教兴盛。主政者管元惠、李椅、常衮等“兴学劝士,文儒汇征”,使得福州“家有洙泗,户有邹鲁,儒风济济,被于庶政”。史载朱紫坊曾是福州文化教育机构最为集中的社区。区内曾有3座孔庙、一处府学院署及清代管理全省学务的提学使署,并有一峰书院及众多私塾。因此,这一地区唐宋至近代皆为福州的文化教育中心。
早在中唐时期,福州刺使李椅将州学从城西北迁至今文庙旧址。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在此建“四门学”,以教“闽中秀士”。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又在州学旧地兴建文庙。1000多年来,4次重建,10多次修建与扩建。清咸丰四年最后一次重建,规模恢弘,从今日局部遗存,仍可见当日雄伟景象。自宋以来,文庙和府学内不但祭祀孔子,还设有“先贤堂”,以纪念有建树的名宦硕儒。文庙与府学成为培植后学的基地。两宋时期,福建中进士人数剧增至五六千人,较唐代猛增百余倍。所谓“龙门一半在闽川”,这应归功于朱紫坊内文庙、府学、县学及各书院、私塾的人才造就以及其所引领的“养士”风尚。
朱熹的挚友、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儿时曾随父入闽,后作诗深情赞美福州“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唐宋以来,经州学、文庙、府学陶铸而出的大批莘莘士子,自觉地担当起传承儒学道统、延续朱子学统的重任。他们以学为政,经世致用,继往开来,延续着中华儒学文脉,持续推动八闽乃至全国的政治、社会、学术、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与朱紫坊也有着情缘。传说,少年林则徐替舅父陈大煜往朱紫坊送一篇文章,恰逢下雨,在坊间一屋檐下躲雨。他高声朗诵舅父文章,吸引了屋里的主人、进士郑大谟。郑老爷与少年林则徐一番攀谈后,认定此人必成大器,竟不顾林家清贫,把爱女许配给林则徐。林则徐果然不负泰山厚望,终成经邦济世的一代伟人。
朱紫坊内的船政名人
萨镇冰,少时家贫,居无定所。朱紫坊22号是萨家祖居,他在此居住过。1869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二届驾驶班,连续3年考试名列全班第一。1877年选赴英国留学,成绩优异。回国后迅速成长为著名的海军将领。他虽长年从军,却诗书俱佳,雄文俊彩,笔力遒劲。他一生清廉,安贫乐道,热心公益,受到世人的钦敬与爱戴。
萨本炘,出生并成长于朱紫坊22号萨家大院,中国现代著名的舰船制造专家。1920年6月毕业于船政后学堂(时已改名福州海军制造学校)管轮班。1923年赴英国深造。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所工程师、海军马尾造船所工务长、福州海军艺术学校校长等。1950年以后,历任武昌造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国防科工委第七设计院(三机部舰船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顾问、一级工程师。曾主持设计建造中国第一艘耙吸式挖泥船,参与中国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研制并做出重要贡献。
方伯谦,出生于朱紫坊48号。1866年考入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77年选赴英国留学,成绩突出。历任北洋水师“威远”号、“济远”号管带(舰长),官至副将衔。1894年中日海战中,在丰岛海域遇日舰挑衅,率舰以一制三,受到传旨嘉奖。在黄海海战中,因战舰中弹受损严重,脱阵驶回基地,清廷以“临阵退缩”罪名斩杀于旅顺。方伯谦参与北洋水师基地的规划与设计,并参与制定北洋水师章程,是中国海军近代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陈兆锵,祖居朱紫坊。14岁考入船政学堂管轮班,毕业后任职北洋水师,升任主力铁甲舰“定远”号总管轮,参加中日甲午海战。1915年在江南造船所所长任上,授海军轮机中将衔。调福州船政局任局长11年,兼福州海军学校校长。1918年创设马尾飞机工程处,组建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是中国航空业的重要创始人。在马尾主持局务时,重视海军教育,创设海军飞潜学校,培训众多优秀人才。1927年5月,在马尾主持创办“海军制造研究社”,出版社刊《制造》杂志,推动了海军制造技术的进步。
陈长钧,居住在朱紫坊46号。1918年至1925年,就学于福州海军飞潜学校蒸汽机制造专业,后留学英国。回国后任上海江南造船所少校工程师。抗日战争中在湖北宜昌中央航空委员会飞机修理厂任课长,专修美、苏飞机发动机。后在福建企业公司铁工厂任厂长兼总工程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澎湖马公造船所所长(上校)兼总工。解放后,历任省内重点企业总工、主任工程师,科技界省政协委员。
沈觐宸,居住在朱紫坊46号。船政前学堂制造专业毕业,留学法国、瑞士,获飞机工程师学位。历任民国驻英公使馆秘书、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秘书、航空署署长。两任马尾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校长兼总教官,海军部轮机少将。解放后,任省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海军大事记》、《海军编年史》、《船政编年史》等。
黄聚华,居住在朱紫坊27号。1897年就读于船政学堂绘事院(后改称船政局图算所),毕业后从事造船设计。1913年曾任福州海军艺术学校校长,后在马尾造船所工务处、海军厦门港司令部轮机课任职。解放后,任教于省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高航)。
此外,朱紫坊与船政有关联的人物,还有出生并成长于22号萨宅的萨本述、萨本政、萨师洪等优秀海军军人,他们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抗日英烈、中山舰舰长萨师俊也出生于朱紫坊萨宅。出生并成长于48号方家大院中的有多人服务于海军,为中国海防事业做出贡献。
推荐阅读:
古今错落的京城古文化购物街
山西羊头山石窟造像群
义乌桥西村
卧室横梁应怎样布置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