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智院正门](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4/201246175041182.jpg)
广智院正门
![1947年的广智院全景](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4/20124617514578.jpg)
1947年的广智院全景
广智院为基督教会英国浸礼会1905年至1952年在山东济南开办的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博物馆,其旧址位于今济南广智院街146号,作为山东省科技文物保护中心使用。
历史
1887年,为了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英国浸礼会宣教士怀恩光(J.S.Whitewerigt)在山东青州创办博物馆,称为博古堂。第一年有5000人参观,次年增至2万人,后上升到每年7万人。
1904年,怀恩光将博古堂迁到济南并扩大规模,翌年在南关土围子(外城墙,今文化西路)内建成第一期工程,命名广智院,意为“广其智识”。1910年,广智院全部建成。20世纪初,其附近陆续建成浸礼会南关教堂、齐鲁大学、齐鲁医院等建筑,形成一片教会建筑群。
1917年,广智院被纳入新成立的齐鲁大学编制,成为其社会教学科,同时作为教育系和神学院的实习基地,也是协助南关教堂传教的展览和休息场所。广智院当时影响很大,1922年,胡适到济南参观广智院时,发现在70天时间里,有近8万人参观广智院,每日游客超过7000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将华北各地的英美传教士抓到潍县乐道院集中营,接管了广智院,仍由原来的中国职工负责开放。解放后,广智院由政府接管。1952年,为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接收,1954年成为山东省博物馆的东馆和自然陈列室。1992年,广智院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由于齐鲁医院扩建的原因,广智院被整体迁移异地保护。
建筑与展览
广智院建筑群为一片气势连贯、空间相互连接的中国传统合院式平房,其设计也体现了当时中西风格的交融。建筑坐南面北,南北长185米,东西宽近70米,占地1万余平方米。其中正为陈列室,左右分别为阅览室和研究所,后为布道堂。其主体建筑陈列大厅东西面阔15间,在当时济南的所有建筑中规模最大,而且空间高大开阔,又有较长的连续展带,从设计角度看相当完美。该馆在中国博览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中特地将其作为中国博览馆建筑的代表。
广智院常年开放,其陈列品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机工、卫生、生理、农产、文教、艺术、历史、古物共13个门类,展品万余件,分2000余组,并采用了展橱、镜框、挂图等多种展览方式。
推荐阅读:
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历下解放阁
山东特派员办事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