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经火灾,木梁上依然残存着精致的雕刻
檐下飞燕,依然栩栩如生
残缺的雕刻
泉州西街附近一家利用古厝改造的客栈,吸引众多青年旅客入住
彩塑装饰,尚能看出昔日风华
墙头砖瓦显沧桑
金门琼林古聚落,把古厝改造成独具特色的现代栖居旅馆
大厝、手巾寮、洋楼是传统闽南建筑的主要代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而以泉州为中心的红砖建筑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还有待人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去探寻红砖文化的成因。
泉州、厦门、漳州、莆田及金门的闽系红砖建筑拟捆绑起来,2013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优秀的闽系红砖建筑代表——南安蔡氏古民居的保护问题令人揪心。我们一起来看看反映蔡氏古民居美的残缺的一组照片,再参照泉州市区与金门的古厝保护之典范,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
蔡氏古民居宛如一个“闽南建筑大观园”,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然而,随着岁月风雨的侵蚀,不法分子的盗窃戕害,乃至最近发生的“破坏性保护”,“大观园”已遭遇朱颜褪色、琼楼残缺的遗憾和伤痛。
相较于那些保存完好的木雕、泥塑、砖雕和石雕而言,暴露在游客面前的这些残缺部件,墙头檐下,若隐若现的色彩和形象,似乎显得更具视觉震撼力。
保护古厝:民间力量很活跃
多年来,除了官方对泉州古厝采取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民间也已点亮保护、传承、发扬古厝文化的星星之火。早期如后城的古厝茶坊,俨然成了一个领略泉州古厝文化的窗口。最近两三年,则出现西街旧馆驿青年客栈、美好生活小酒馆等改造利用古厝的创意新亮点。
在金门也分布有红砖古厝,保护修复举措值得一提。除了政府偏重修复古迹和历史建筑外,金门用于推动古厝整修利用的民间资金很活跃,政府额度可观的修缮补助和前景看好的民宿(家庭旅馆)经营模式,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古厝业主积极申请修复废旧古厝。
因为再利用而重焕生机的红砖古厝,见证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意和分享,也为更多亟待保护的古厝提供思路。
部门访谈:长效保护的出路,是进行统筹规划
在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今天,文物部门是否形成保护古大厝的长效机制,什么才是保护古大厝的最佳方式?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目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申请专项维修资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涉台传统民居也可以申请专项维修资金,但这些资金的数额并不是很大,大多仅限于古大厝的维护修缮。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多由市一级补贴维修。
“目前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尚停留在抢救性维修层面。”出宝阳说,文物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古城保护专项资金,力求在文物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引入商业是一个很好的做法,特别是涉台古大厝,可以积极引进台资,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开发,从而使古大厝获得更好的保护。”出宝阳说,但应注意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文物部门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更大范围来讲,我们传统古民居获得长效保护的出路是进行统筹规划。”出宝阳举例说,如晋江“五店市”就是结合旧城改造,对传统古民居进行统一设计,力求通过成片开发保护,打造“闽南文化新街口”。“成片设计、保护,才能进行分期分批有序实施,形成规模效应。”
推荐阅读:
寻找古代建筑空间的文化源头
圣地:塔布林赞康
陕南传统民居
福建漳州赵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