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古城鸟瞰效果图
曾经的西夏都城,究竟是怎样的?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历史和文化,构成了城市文脉。翻看史料可以看到,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各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千古辉煌的中华文明。
公元1020年夏天,党项羌大酋德明占据灵州时,就开始图谋黄河以西、贺兰山下的怀远镇。他看中怀远西有贺兰山作为天然屏障,东面和南面以黄河为天堑,向西面可直接打通连接河西走廊的通道。于是,他派遣一个叫贺承珍的大臣从灵州一带征集兵民,前往今银川市兴庆区开始构筑宫殿、宗社等,并将这座新建的城市称为兴州。
公元1033年,德明的儿子元昊下令将兴州改为兴州府,按国都的规模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城、殿宇。公元1038年,元昊宣布成立大白高国,将兴州府改为兴庆府,并定为国都。
从明代《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等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兴庆府的建筑形制和规模:依据当地地形,兴庆府并不像中原都城那样讲求方正,从贺兰山到黄河边的开阔地,加上南北两端多为水域,使得这个城池东西长于南北,城市外形成人字形。同时,它在城池、宫殿、宗社、籍田等方面,又借鉴了诸多中原城市的建筑方法。
著名西夏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史金波指出:兴庆府的建设,从原则和系统上皆以中原都城为成法,甚至一些具体建筑也模仿中原王朝都城,如城门上建城楼,城门名称光化门和长安光化门同名,南熏门与开封府的南熏门同名。
古城再造,如何挖掘西夏文化资源?
那么,现在要建的西夏古城会有怎样的创新呢?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人为什么会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商业化的运作能否使古城达到预期的效果?
面对这个问题,刘良庆说:“看着西夏古都这么好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挖掘,我们觉得很遗憾,希望为它的传承做一些努力。”生长在江苏的刘良富、刘良庆兄弟,从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有人质疑我们南方人做什么西夏文化,但是有句话说‘旁观者清’。其实纵观各地,都有很多外地人做好、做强本地文化的例子。”刘良富说。
初衷是做文化传承,但是并不代表做文化就没有利益可言。刘良庆说:“很多人把文化和经济割裂开,认为做文化了就没收益,讲究收益就做不好文化。但我认为,做文化和经济收益不相冲突,反而是相互促进的。”刘良庆认为,西夏古城可以像杭州的宋城,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一样,用文化来带动商业——用西夏文化作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而来的人多了,对西夏文化本身又是很好的宣传。
虽然对西夏古城抱有良好的期待,可刘良庆还是有一些忧虑,比如项目建成后,能否按照预期运行?3亿元的巨额投资能否收回?“不管怎么说,我们对这个项目还是充满信心,也期待它能从效果图中跃然成为现实的那一天。”刘良庆说。
推荐阅读:
修50多间古屋成为广州当务之急
南京公布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建筑占六成
西藏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宋向光:名人故居保护 应引入社会力量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