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中国道德总会原址被拆 非文保老建筑何去何从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冯兰蔺 赵晶  日期:2012-3-29

    原址系“中国道德总会”

    刊登于2010年9月出版的《浦江纵横》杂志(由市政协主办)上、署名“闸北政协”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优秀历史建筑》一文记载,七浦路632号建于1925年。宅院墙高五米,天井,庭院一应俱全。

    据周边居民回忆,这里最早是由当地一户大户人家出资建造的私宅,后来由于家道中落,就把房子给卖了。由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院吴志伟提供的一份解放前上海老地图上,标注七浦路632号为“中国道德总会”,周边建筑之中,属其占地面积最大。根据《上海民政志》记载上海的“中国道德总会”,在解放前属于一个慈善团体,“海上闻人”王晓籁为董事之一。

    王晓籁来沪经商后,于1910年与友人王琳彦等创办闸北商团,开办闸北商场和闸北工程局,1939年出任上海戏剧学校校董。1953年后,“中国道德总会”不复存在。之后,这里改建为甘肃路二小,也有当地居民说:“开办小学后不久,这里也建过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就是七浦路幼儿园。再后来幼儿园搬出,房子空关着,也没居民住,直到2009年这里作为动拆迁临时指挥部。目前已经基本拆除完毕。

    专家表示非“文保建筑”

    在闸北区政府网站2007年11月15日有一则来自区房屋土地管理局的房屋拆迁公告:对包括七浦路632号在内的城市建设基地范围内的房屋拆迁,经审核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项目名称是新梅太古城(二期),由上海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拆迁。

    上海历史博物馆征集保管部副主任王毅说,632号的界碑所处年代应为清末。所谓界碑就跟现在门牌号差不多,谁家要造房子,就去租借申请块碑,“上面的英文字母说明是英租界发的,数字就是现在的门牌号了。”该楼雕花以杂木为主,初步推断出自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雕刻比较简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专门研究保护建筑的专家看来,这套二进三开间的砖木结构建筑,属于典型的江南深宅大院,颇为难得。“632号未拆前,我曾拍摄老宅多处细部。”这位专家说。比如,高达5、6米的山墙上的观音兜、雕花斗拱、雕有花卉的雀替,无不显示着这座中式建筑身价。

    遗憾的是,632号并非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单位。王毅说,目前,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判断主要以文化含量、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这三条来判断,这三条全部能满足的,可以列为市级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单位,三条里面满足一条的,可以列为区级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单位。

    在被问及所谓历史价值有没有规定是多少年时,王毅说,这个没有具体规定。

    [记者手记]七浦路632号该不该留

    乍一看,这近乎于一个伪命题:首先直观地看,它已经被拆了,只剩墙和界碑。再说,它不是文物保护建筑单位,拆了也就拆了。

    或许,“中国道德总会”原址——七浦路632号无论是建筑特色还是历史含量,都不满足所谓“文保建筑”3大条件(文化含量、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的任何其中一条。

    可是,这幢近百年老宅反映、见证了七浦路这条百年老街的生活场景。恰恰是后者及其代表的老上海味道,代表着这座城市走过的岁月。更何况,上述的“文化含量、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具体如何衡量,连专家也很难拿捏。

    这里想到了香港永利街(WingLeeStreet)。后者是上环一条街道,保留港岛1960年代特色。影片《岁月神偷》即以此为背景,带人们回到一个令人怀旧的旧香港。有评论说“重新经历我们的经验,也重新塑造我们的集体回忆”。永利街,因此被特区政府特别批准予以保留。

    百年七浦路原本也能成为上海的“永利街”,可惜最令人怀旧的那部分——632号大宅,正如张老伯所说“现在都快拆完了”。

推荐阅读:

西城区考虑原貌修复鲁迅旧居

甘肃玉门汉长城遗址病险严重 官方“封闭”保护

唐大华:救救这些坍塌的古建筑

追踪蔡氏古民居遭遇“破坏性保护”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武夷古村小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云南丽江束河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江西乐安县流坑古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江西“千古第一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福建潘厝古民居群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莆田“丁”字形古民居群全国独有

类别古建形式
 ·苏州碑刻博物馆为张溥故居重..
 ·梅州决定不拆汉帝宫 600年历..
 ·福建浦南镇松洲书院开始修缮..
 ·老合肥人期盼城隍庙修旧如故..
 ·评论:谁的故居才算“名人故..
 ·文物局将拟出台名人故居标准..
 ·武汉历史建筑该如何养?怎么..
 ·东莞600岁古祠重修 将做免费..
 ·沈定庵:“对于旧城 还是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