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后的废墟
包达三故居内现在还住着人
包达三故居面临彻底拆毁
包达三(资料图片)
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因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而遭遇“下关惨案”;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捐出全部财产支援国家建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他,就是近代“宁波帮”爱国实业家、宁波镇海人包达三。
如今,这位“宁波帮”实业家在镇海石塘下村的故居正面临被拆的危险。近日,网友“穿越”在网上发布了一组面临拆迁的古宅照片,其中就有包达三的故居。此帖一发布,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现状:九间房被拆五间
昨日(3月28日),记者前往包达三的故居所在地——宁波镇海蛟川街道石塘下村包家自然村,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记者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包达三故居。
85岁的包启宏老人是包达三的远房堂曾孙,他描述了包达三故居的原貌,“这里原本是一片古民居,有幽深的弄堂,包达三的故居就藏在这片古民居中,故居呈长方形,有四间主房,五间配房,整个占地面积有200平方米左右。”
“原本保存完好的故居,而现在……”说到故居的现状,包启宏老人摇摇头,“九间房子现在只有四间主房了,四间配房早就被拆除了,仅存的唯一一间配房前年下半年也拆了,四间主房也破败不堪。”
包启宏老人带着记者围着故居观看了一圈,他所说的幽深的胡同已经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四间主房,木门紧闭,墙上有斑驳的痕迹,房子旁边的古树在风里舒展着空荡荡的枝条。
在故居一侧,半块碑状石构件躺在渣土堆里,故居在附近崭新小区的映衬下,更像一段被遗忘在时间角落的旧画。
走进故居,四间主房的其中三间已经租给四户外来务工者,三间房被横七竖八的电线缠绕,地上的青石板变成了碎石子,屋顶的瓦片残损破败。一位房客王阿姨对记者说,“由于故居没有经过专门的修缮,每到下雨天,屋顶总是漏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要是不图房租便宜,我们早就搬走了。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我们就弄一些塑料纸来,把屋顶的漏洞补一补。”另外一间只剩下一个屋顶,周围的墙面早已掏空,只留下黑色的木柱,空屋子里面放着一些干草和木料。
包达三故居的房东王师傅说,1960年左右,包达三后人将旧宅卖给了石塘下村第一生产队;1980年左右,生产队又将故居转让给王师傅和另一位陈姓房东,王师傅拥有四间主房,陈姓房东拥有五间配房。30多年前,包达三的小儿子曾到过包达三故居,但由于房子已经易主,包达三的小儿子郁郁而回。10多年前,故居已经破旧不堪,于是将其中的四间配房拆了另作他用。2007年,石塘下村被列入拆迁规划,2010年包家村开展拆迁后,这处老宅也被列入其中,其中陈姓房东已与村里签订协议,陈姓房东拥有的最后一间配房在前年下半年被拆除了。
没有任何保护举措
石塘下村主任胡锦仁对记者说,石塘下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陈家村、王家村和包家村。从2007年开始,石塘下村开展新村改造工程,村里的老房子被列入了拆迁的范围。最早开拆的是陈家村和王家村,现在两个自然村已经基本拆完,而包家村是最后一个拆迁的,有100多处老宅,从2010年拆迁至今只剩下40多处,而包达三故居就是其中一家。
“2008年,镇海区文保所曾对包达三故居进行过考察,当时认定为名人故居,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但之后再也没有做过任何保护故居的举措。”对包达三故居的保护,胡锦仁也显得很无奈,“村里也多次向上级单位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推荐阅读:
苏州碑刻博物馆为张溥故居重修立碑
梅州决定不拆汉帝宫 600年历史文物得以保留
辽宁红山文化是考古重大发现
福建浦南镇松洲书院开始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