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整治和改造升级的消息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纷纷诉说着城隍庙的点点滴滴。记者发现,老合肥人记忆中的城隍庙不仅仅开创了合肥一个时代的商业神话,更沉淀了一份浓厚的文化内涵。瞧,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石狮雕像,还有名家撰写、形体各异的书法匾林……
徽派建筑见证合肥发展
信步于城隍庙市场,心细之人都会感受到一份白墙青瓦的徽州韵味,感叹其“别具匠心,别致新颖”。设计缘何而来?当年城隍庙市场的建筑设计者之一,75岁的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汪正章娓娓道来。
据悉,城隍庙主体建筑都是在数次动乱中幸免于难的文物建筑,实属清代建筑风格,其砖雕、木雕、彩画等装饰精细华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1984年旧城改造,将城隍庙改建成现代商业中心的时候,考虑到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就采用了徽派建筑特色,这也体现咱们安徽的地方特色。”
“除了彰显地方特色,在当年的设计中也力求时代色彩!”汪正章介绍,“地方特色”为徽派建筑风格,而“时代特色”则主要说的是建筑的空间布局。城隍庙市场为带状街,考虑到人流通行方便,以及突出沿街的变化和趣味,所以200米左右的步行街就增添了不少过渡设计。一座座过街楼,把各商场之间连接的四通八达,上下左右互为串通,如庙前街东西对峙的“九狮楼”和“徽光阁”被朱檐灰顶的天条牌楼连为一体,而沿街北上,三座天桥凌空而卧,错落有致,使两边仿古街楼挽臂而立。此外,庐阳宫也是完全的现代风格。
名家墨宝遍布市场之中
合肥市工商局原副局长郝明照的手上,留存着一组珍贵的记录。他告诉记者,当年城隍庙市场的七大建筑,白石斋、徽光阁、九狮楼、庐阳宫、百味园、茗香轩、醉月居等,命名都有相应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专门请人书写了匾额和楹联。“李太白邀月我同舞,辛稼轩命权汝前来”;“飞酿邀夜月,仰古饮廉泉”,郝明照很是兴奋,吟出“醉月居”的两对楹联。
与如今城隍庙不同,当时就连庙前街各商家门头店号、牌匾都做的古色古香,由众多名家用不同形体书写,堪称匾林,犹如书法展览。
汪正章清楚地记得,当时中国建筑学专业最高档次刊物《建筑学报》专题发表了关于城隍庙市场的文章,赞为旧城改造的典范,并在全国推广经验。
推荐阅读:
评论:谁的故居才算“名人故居”
浏阳三百岁古民居的确“很江南”
文物局将拟出台名人故居标准
镇江烟墩山西周古墓葬遗址出现大量新建私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