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贤里
景贤里建于1937年左右,是一所与两个著名家族有密切关系的私人大宅。访建筑物以“中国文艺复兴”风格兴建,极为巧妙地糅合中西建筑特色,展示香港在殖民地时代早年的超卓建筑技术和工艺,反映二次大战前华人社群地位日高,财富日增。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令该建筑物在香港成为一幢罕见、出色的建筑艺术品。
香港发展局局长以古物事务监督的身份,于2008年7月11日宣布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第53章),正式把香港司徒拔道四十五号的景贤里列为法定古迹,予以永久保护。
景贤里获宣布为法定古迹,是其保育过程的重要里程碑。
保育方案
根据香港行政长宫在2007年10月所发表的《施政报名》中公布的新文物保育政策,香港政府认同有需要提供合适的经济诱因,以鼓励私人业主保存他们的历史建筑。香港政府在推行这项政策时,目标是在保育历史建筑和尊重私有产权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
香港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于2008年12月2日通过一个非原址换地方案。根据建议的方案,业主会把景贤里全址交予政府供保育和活化,而政府将会把毗鄰一幅面积相若的人造斜坡发予业主,以供发展私人住宅。建议的发展项目不会对该区一带的发展密度、交通流量、景观及绿化情况造成不良影响。
香港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咨询市民,并为景贤里制订活化方案。指导性原则是将景贤里活化再用并打造成一个供本地居民以至外地游客享用的景点。
修复工程
香港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一直就景贤里的修复工程与业主积极联系。业主在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的监督下,为景贤里进行修复工程,并负责有关修复工程的费用。
古迹办委聘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汤国华教授,就景贤里的文物价值进行评估,并就修复工程提出建议。汤教授确认该建筑物的文物价值,并认为可把建筑物修复至原先外观的80%,而文物价值基本上可以保持。景贤里的修复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修复屋顶瓦件,而第二阶段进行外墙及内部装修的修复。第一阶段的工程已于2008年9月展开。整个修复工程于2010年竣工。香港政府尽一切努力以恢复景贤里的文物价值。
推荐阅读:
周乾松:加强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沂水景区挖出"春秋铜鼎"? 如属实是重大发现
玄奘故里
广西丹洲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