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第印象

泮庐庭院

园林风采
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尤其是山多水多、温暖潮湿的中国南端,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必须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于是,徽派建筑成为中国南端的代表性建筑。
中式徽派建筑传承5000年东方文脉居住精神,非常重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居气场与自然气流的和谐共生。建造方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环境方面,徽派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般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遵循“无山无水不成居”的理念。
在徽派别墅中,位居五桂山的泮庐可谓是最具神韵的养生大宅。泮庐是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基础,以江南水乡民居的意境和岭南地域文化及地理特征,结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而形成的,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中国别墅。
黛瓦、粉壁、马头墙,倚水而建,项目既有徽派建筑的影子,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然而园林利用了原生地貌的山、水、林再略加雕琢,这又是岭南园林的做法。后院既有开阔的高尔夫球场,又有一片溪流缓淌的竹林和一大片田园风光,这又分别是带西味和中味、动和静的休闲区,整个楼盘就像是一个大杂烩,和具体哪个地域的民居都对不上号,但你又依稀看到了某些地域民居的特点。既是依照中式民居的蓝本,又不是具体某一派别、地域的中式建筑,这就是泮庐。
泮庐:突出文化精粹,处处精雕细琢
作为中式别墅的领跑者,泮庐在每一处设计中都精雕细琢,既能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底蕴风骨,又能透出知性品味,同时还具备现代时尚感,整体设计纵深度和层次感结合得恰到好处。
别墅的社区建造方面,为体现传统建筑的传承性,在建筑细部处理上既忠实于传统江南民居的风格,又不拘泥于具体构造做法;同时融合了岭南的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特征;在继承中体现创新,如“传统又现代”的立面色彩:在住宅立面设计中,力求展现江南民居的韵味,并赋予岭南建筑的某些构成要素,在立面分割上,大体采用二段:灰白色的墙面、黑争或棕灰色的层顶,使整体色调高雅、素静。部分园林装饰,用暖色作了点缀,使整个立面色彩丰富,但又统一在同一色调中;还有屋面的举折曲线、屋脊檐口、砖细垛头、望砖、戗角、栏杆挂落、柱础等,为保证尺度的准确,要求施工单位具备江南古建筑的施工经验。
另外泮庐的开发商对建筑团队和工艺也格外讲究。建筑团队都是走南闯北高薪聘请的,包括从河北带来盖牌坊的工人,从北方请来的彩绘师傅,从江南带来的做步行街的工人,对这批工人来说都是亲车熟路,用各部分最好的工匠共同建造这个江南名居建筑。此外,在选料上也是不惜重金打造精雕细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达到和建筑风格一致的目的。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原地保留了10棵百年古树,更揽赏逾300多种珍奇花木,此外园林内的太湖石、砖、花窗均从江南一带购置,如此质感才能领略园林的传统与原味。
泮庐的宅院建筑、围墙、门坊、街景完全从民居中提取元素,再辅以现代建筑材料画龙点睛,使整个园区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现代感和舒适感。走进泮庐,砖雕、石雕、木雕装饰精致典雅,天井、花园、漏窗、房梁设计精美,项目既继承了中式建筑灵魂,又突破了传统规格的局限,成为最具生命力的中式别墅。
推荐阅读:
晚清浙南古民居建筑代表 鲍田朱正钧宅
即将消失的“瓦窑”
山东德日侵华时期建筑群(二)
山东德日侵华时期建筑群(一)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