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市委农办(农业局)组织温州市各县、乡、镇300多名干部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进行专题培训,邀请省农办专家讲解如何让历史文化村落既能保护保全,又能有个性、有看头。
据悉,目前全省各地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状部分较好,但整体依然堪忧,其主要问题是自然毁损严重、盲目拆旧建新、过度商业开发、居民保护意识淡薄等。
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葛永明在专题报告中指出,在今后古建筑、古文化和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中,首先要以保持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建筑的原真性,并且保持传统生活的延续性为原则。“历史文化村落中无论是有形的建筑文物,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非常脆弱,经不起反复‘折腾’。”他说,规划的制定也要有考虑,主要从村落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去挖掘,明确保护利用的方向,充分体现村庄个性,克服村庄建设“千村一面”和同质化的倾向;其次,才是要建立规划实施机制,落实规划实施资金和配套建设项目,把规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行动,实现规划从“墙上画”向“地上物”的转变。编制规划的同时需要农民群众的配合,要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参与规划的实施。
此外,除了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群的整体建筑,还要悉心保全零散的建筑构件,村落中存在的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要资助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保证居民生活舒适并有序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避免出现过度开发、大拆大建、违规操作、人去村空等现象。
据悉,我市下一步至2016年进行“百村千处”工程,重点抓好100个左右、1000处以上具有较高保护利用价值村落和重点建(构)筑物及民俗活动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培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幸福家园。
推荐阅读:
苏州古城保护是文保区的重中之重
河南巩义市福昌寺保护修缮工程开工
曲阜35处古迹入选济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最美村落是优胜劣汰自然之选